进入2015年,全国棚户区改造迎来攻坚之年。
2014年1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负责人在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披露,2014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的任务目标已全面完成,2015年我国将新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700万套,基本建成480万套,并启动棚户区改造的攻坚战。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调研中注意到,当前一些城市在旧城改造、棚户区改造等方面正在进行一些切合实际且具创新性的探索。尤其是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当地政府和企业在二里河“融成”棚改项目中采取的社会融资模式,既解决了棚改项目中的资金难题,也兼顾了多方利益,无疑给当前的棚户区改造树立了良好典范。
在中央和各地政府的积极推进下,全国的棚户区改造工作正迎来一波新浪潮。
2014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强调,要更大规模加快棚户区改造,决不能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此外,在城镇化建设中,要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为指导,做好相关规划的统筹衔接。提高城镇建设用地效率,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保护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避免千城一面。加强小城镇和村庄规划管理。探索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多元化城镇建设投融资登记制。
2014年4月,曾大举倡导“棚户改造”工程的辽宁省省长陈政高担任住建部新任部长之后,更是释放出新的信号:“继续大规模推进棚户区改造,这不仅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有专家分析指出,这意味着“棚户区改造”可能是未来住建部要重点推进的一项工作。
但不容忽视的是,在这新一轮棚改攻坚战中,资金问题仍是许多城市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儿。记者在山东省青岛市胶州了解到,当地政府和企业在棚户改造项目中采取了城投模式和社会融资模式,为打破棚改资金瓶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责任编辑:乔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