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北省制定《河北·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2017-2020年)》。方案提出,要形成“京津研发、河北转化”的创新协作新模式,打造“一区11园”的空间布局;到2030年,形成产业特色明显、功能布局合理、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中心。
空间布局
主要包括石家庄国家高新区、保定国家高新区、固安高新区、白洋淀科技城、亦庄·永清高新区、霸州经济开发区、长城汽车科技园、高碑店国际创新园、涿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任丘经济开发区、衡水高新区等“一区11园”。
预期目标
到2020年,基本建成创新要素集聚区、科技金融示范区、体制改革先行区、成果转化样板区,辐射带动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
到2030年,形成产业特色明显、功能布局合理、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中心。技术市场充分发育,各类创新主体高效协同互动,技术转移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成为创新型河北建设的重要引擎、京津冀协同创新的重要载体、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集聚区和全国科技成果转化的示范样板。
示范区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5%,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件;石家庄高新区综合排名跻身全国高新区第一方阵前列,保定高新区综合排名进入全国前20位,固安高新区科技创新能力进入全省前5位。
责任编辑:乔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