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林凤斌 通讯员黄胜忠)定州以毗邻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等主要交通干线的287个村为重点,全力打造“一环五线”(环城区和107国道、定安路、定深路、定魏路、定曲路)百里党建精品长廊。3年来,各级党组织共投入3000多万元,重点打造了100多个拿得出、叫得响的基层党建“百面旗帜”示范村,辐射带动了全市50%以上的农村党组织实现了上档升级。
分类创建,明确标准,增强创建工作的可操作性。该市综合分析各典型创建村的工作基础、发展潜力和产业优势,把287个村分为好、中、差三种类型,明确经济建设、能人治村、借力发展、规范管理、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稳定等6种典型创建类型,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筹推进、个性发展,确保区片有品牌、处处有亮点、村村有特色。同时,制定了“七个一”创建标准,即一个坚强有力的村级班子、一支干事创业的干部党员队伍、一套规范高效的工作机制、一个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一个系统完整的新农村建设规划、一批功能完善的基础设施、一个长期结对帮扶的联系部门或企业。对创建任务进行细化量化,明确具体创建项目132项,从根本上确保创建工作有目标、有抓手。
多轮驱动,加大投入,提升创建工作的推动力。市四大班子领导分别分包1个乡镇(办)和联系1个“百面旗帜”示范村,统筹谋划分包乡镇(办)和联系村的创建工作,定期带领相关市直部门深入到村调研指导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各乡镇(街道)党委把创建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市直涉农部门在项目、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市财政按照每村每年5000元的标准列支专项资金,市委组织部每年从市管党费列支25万元,对“百面旗帜”村的创建工作给予重点支持和帮扶,各市直帮扶部门、乡镇(办)党委分别落实不少于5万元和10万元的帮扶资金,各创建村通过“一事一议”等多种方式自筹资金,确保创建工作资金充足、保障到位。
督导考核,严格奖惩,确保创建工作的执行力。坚持“年初申报、年中初评、年底总评”,每年初选定“百面旗帜”示范村,市委建立典型培树创建工作台账,细化任务,落实责任,将创建工作任务直接分解到村和市直帮扶部门。每年年中,对重点村特别是“百面旗帜”示范村创建工作进行一次集中督导,分类排队,通报全市;“七一”期间,对达到创建标准的“百面旗帜”示范村进行挂牌命名;年底前,对创建工作进行专项考核,考核情况作为年终基层党建、领导班子实绩考核和主要领导干部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创建效果不明显,考核排位后3名的,取消市直帮扶部门、乡镇党委以及主要领导的评先评优资格,责令相关责任人向市委作出深刻检查。
责任编辑:白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