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省发改委了解到,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海洋局发文批复广州等8个城市为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试点城市,我省青岛、烟台、威海三市位列其中,获批城市数量居全国第一位。
国家两部门进行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试点,旨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推动我国海洋高技术产业高端发展、集聚发展,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海洋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壮大海洋高技术产业规模。
青烟威3市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一直走在全省前列。以青岛为例,“十一五”期间,青岛市海洋高技术产业产值达到海洋总产值的15%,已发展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要的海洋新兴产业聚集区和海洋高技术产业核心区。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产业已成为我国主要的海洋新药及海洋生化制品研发和生产基地之一;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迅速发展,已成为国家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深海基地落户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将推动我国深海战略资源勘探开发和海洋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
根据批复要求,青岛市将全面整合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海洋可再生能源、深海战略资源勘探开发和海洋高技术服务等优势资源,到2015年,全市海洋产业增加值达到1740亿元、年均增长16%以上,海洋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海洋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突破30%,基本建设成为我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先行区、海洋自主研发和高端产业集聚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区;到2020年,全市海洋产业增加值达到3350亿元、年均增长14%以上,海洋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海洋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突破50%,基本建成区域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中心、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人才中心以及布局合理、产业定位明确的国家级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
烟台市将重点突破发展海洋生物育种及高效养殖、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海洋高技术服务业等优势特色产业,到2015年,全市海洋高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200亿元、年均增长20%,海洋高技术成果转化体系进一步健全,海洋高技术龙头企业、高成长型潜力企业、创新型小微企业集群进一步壮大,海洋高技术产品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到2020年,全市海洋高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500亿元、年均增长18%,海洋高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前列,全方位、深层次的海洋开放合作格局基本形成,基本建设成为国家海洋科研成果转化示范城市、国内重要的海洋科技人才高地、海洋高技术产业先进城市和海洋经济机制创新示范区。
威海市将进一步发展壮大海洋生物遗传育种及高效养殖、海洋生物制品等优势特色产业,到2015年,全市海洋高技术产业实现收入1060亿元、年均增长20%,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获得突破,高端高质高效的海洋高技术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到2020年,全市海洋高技术产业实现收入2100亿元,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达到6.5%以上,建设成为全国海洋高技术产业发达、产业结构合理、最富活力和影响力的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之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