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 > 网播京津冀 > 正文

河北省政协召开十一届七次常委会议

来源: 河北日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河北省政协召开十一届七次常委会议

10人登台为大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献良策

本报4月29日讯(记者薛惠娟)今天,省政协十一届七次常委会议在石家庄召开。与会人员围绕大力推动我省工业转型升级,积极议政建言。省政协主席付志方出席会议并讲话。副省长张杰辉应邀作关于推动我省工业转型升级的情况报告。省政协副主席刘永瑞、段惠军、崔江水、郭华、曹素华、葛会波、卢晓光,秘书长郭大建出席会议。

近年来,我省把工业转型升级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重中之重,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强力组织推进,取得明显成效。但进一步推进转型升级,在升级中实现崛起,(下转第六版)

大力推动河北省工业转型升级——省政协十一届七次常委会议大会发言摘登

适应倒逼机制推进工业转型

省政协常委 郭洪波

我省工业转型升级面临着市场倒逼和环境倒逼的新形势,煤炭消费量削减、过剩产能化解、大气污染防治、扩大市场有效需求的任务非常艰巨。

推进倒逼机制下的工业转型升级,应把握好五个着力点:一是在顶层设计上做到即期与预期并重,确保工业转型升级顺利推进。二是在政策制定上建立退出与进入双通道,实现产业向高端聚集发展。三是在组织实施上做到过程与结果同步,圆满完成各阶段目标任务。四是在措施推动上做到市场与政府“两只手”并用,高效有序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五是在效果体现上做到经济与社会兼顾、发展与稳定双赢,保持合理的工业增长、财政增收,保持社会稳定。

推进倒逼机制下的工业转型升级,应强化五项措施:一是增强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责任意识。全面认识市场倒逼和环境倒逼的新形势,充分发挥考核导向作用,把调整经济结构、化解过剩产能变成各级各部门的自觉行动。二是加强过程控制和质量评估。建立部门协调联动机制,抓住重点地区和重点行业,对化解过剩产能实时跟踪监测,定期督导检查。三是建立钢铁过剩产能交易平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形成淘汰落后和发展先进的良性互动机制。四是加大先进制造业的跟进力度。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投基金,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产品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向高端转移。五是有效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研究制定有利于京津产业转移、有利于我省长远发展、有利于要素自由流动的政策体系,有力有序地承接京津的产业转移和要素外溢,形成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基地。

培育壮大资本市场促转型升级

省政协委员 宋文新

河北现在最紧迫的是大力发展并切实用好多层次资本市场,搞好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每个县至少应争取有一个上市公司,今后3年全省每年上市企业达到100家。因此,我省应把发展资本市场作为全局性、根本性任务来抓,通过完善资本市场,形成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机制和动力。

发展资本市场当前需要做好三件事:一是支持更多企业上市融资,重点支持我省“三个一百”领军企业和中小型科技企业上市融资。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对企业上市、“新三板”挂牌等给予财政补贴和奖励,积极培育后备上市资源,做到“储备一批、改制一批、辅导一批、上市一批”。二是做大做强河北板块上市公司。推动上市公司优化组合,提高上市公司效益,提升美誉度和融资能力,实现股权市值最大化。三是积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好石家庄股权交易所,扶持财达证券发展壮大,做强做优省建投等国有投融资企业,保障资本市场健康运行,在支持地方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省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我省要千方百计做好依托京津发展资本市场大文章。引导京津金融机构在我省设立分支机构、金融人才到我省服务、金融创新政策向我省延伸,加强三方在资本市场、信用体系、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建立统一的信息披露制度,开展跨区域金融服务,更好地满足我省企业融资需求。在石家庄设立区域金融服务中心,探索开展离岸金融业务,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培育大宗商品交易所等金融市场。

创新驱动推动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省政协常委 蒋春澜

河北省工业产业集群式发展,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并在国内外市场上表现出一定的竞争实力。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主要依靠成本优势,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加工度低;二是产业结构亟待优化,缺少区域名牌,国际市场开拓不足;三是企业间定位雷同,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严重;四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融资渠道单一;五是产业集群内部缺乏创新动力,对科技创新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升级发展后继乏力。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依靠创新驱动发展,依靠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当务之急是各级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大力推进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环境的升级。

创新能力升级面临的现实问题是,政府、企业、高校各唱各的调,没有形成统一协调的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河北高校拥有良好的科研条件和人才资源,但缺乏与行业、产业、企业对接的渠道,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仅相当于全国高校平均水平的一半。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府和企业没有很好地重视和利用高校的科技创新资源。建议政府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为高校和企业搭建协同创新平台。政府可梳理出制约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问题,将这些问题以项目的方式委托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攻关破解。在问题得以解决后,再将研究成果交企业来应用和转化。这样既可以解决产业集群升级中的科技支撑问题,又可以减轻企业科技创新投入的压力,还可以激活高校的创新资源和创新潜能,是一举多得之举。



 

责任编辑:辛欣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