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深度 > 风险防范 > 正文

270亿投资落空!掉进去的可不止郭台铭!

来源: 正和岛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富士康拟出资270亿美元,收购东芝半导体业务,不过遭到了日本和美国政府的反对,这一交易或将落空。

这对如火如荼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来说,无疑是一记警钟:有钱也不能任性啊!数据显示,目前有2万多家中国企业在对外投资,但9成以上是亏损的。

所以,海外并购必须处处谨慎,否则一不小心成了往坑里跳的“二愣子”。在中国企业掀起的全球并购第六次浪潮下,如何降低跨国并购的风险与成本?海外并购有哪些“陷阱”必须警惕和避开?这里有你要的答案。

▌ 郭台铭憋屈:有钱不能花,而且是270亿美元!

据《华尔街日报》消息,富士康拟出资270亿美元,收购东芝的计算机芯片业务。

如果收购进展顺利的话,富士康将会买到一棵摇钱树——芯片能够用于多种联网设备,而眼下正是物联网腾飞之际,富士康在芯片业务上布局,意义重大。

富士康开出的270亿美元天价,远高于东芝社长网川智对东芝芯片业务的预估值。这跟富士康收购夏普的套路如出一辙,外界普遍认为富士康或许又将接手这块肥肉。

对于东芝来说,这笔交易如能达成,不仅能赚到270亿美元,其闪存业务也将迅速扩大规模。近年来,东芝在这个领域已经落后于韩国三星公司,且提高制造工艺的努力也不够快。

不过,目前来看,富士康的这270亿美元可能花不出去了,郭台铭先生憋屈啊!媒体报道称,这笔交易遭到了来自日本和美国政府的反对,这极有可能让郭台铭的希望落空。

据悉,富士康收购东芝芯片业务之所以面临激烈抵制,部分原因是其工厂位于中国,并可能将半导体制造业务搬到中国国内。

日本方面担心富士康凭借对东芝芯片业务的收购而成为行业龙头,甚至在芯片里安装间谍软件。日本政府官员明确表态,希望东芝的闪存业务能留在本国,称芯片制造在未来技术领域占据战略地位。

▌ 中国企业将掀起全球并购第六次浪潮

几年前,北京产权交易所董事长熊焱坦言,海外并购是中国企业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是没有选择的东西。全球化浪潮下,中国企业全球并购愈发成为企业国际化布局和长远发展的路径。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欧洲国家出现国家级的破产,其中一些中小民族品牌性几十年历史的企业纷纷出售,希望有更好的资金、资源和资本,跟他们合作。

据统计,中国企业国际化从20世纪初起步,21世纪加速,在全球金融危机时期也保持增势。其实,中国企业国际化早有体现。90年代时期,大庆在德国办酒店,锦绣中华已在美国奥兰多设点进行早期尝试。

据普华永道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也在2016年实现大幅增长,交易量增加142%,交易金额大增246%,达到2210亿美元,超过前四年中企海外并购交易金额的总和。其中,有51宗大额海外投资交易金额超过10亿美元,几乎是2015年的两倍。

资深投行、并购专家王世渝认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并购交易并没有随着国内经济下行而减少,在国企改革大局未定、对外投资和并购放缓的情况下,民营资本潮头矗立,中国或将掀起全球第六次并购浪潮的势头。

▌ 并购步子迈得大,9成左右交易是亏损的

然而,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有成功,却有更多失败和教训。比较成功和优秀海外并购代表,比如华为产品在国际的市场占有率很高、万向集团对OEM的反并购、春兰集团积极向海外出口自己的产品、中联重科成功的并购整合意大利公司等。

海外并购成绩不如人意的企业也比比皆是。中国平安并购荷兰-比利时富通集团,8个月净亏157亿元;中铝入资力托失利;TCL并购汤姆逊3年净亏40亿;上汽集团投资韩国双龙,3年后双龙破产,40亿投资打水漂······

据麦肯锡几年前的一项统计,中国企业67%的海外收购以失败为告终。中国商务部门的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海外投资,亏损额高达2000亿元。

日媒2015年7月14日报道: 中国海外并购“大多数收购并未达到预期效果。”2010年吉利收购沃尔沃, 2014年同比新车销量减少24%; 三一重工2012年收购德国机械企业普茨迈斯特公司,2014年海外销售额同比减少近10%。波士顿咨询一份报告称,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完成率为67%,低于日本的75%,西欧的84%和美国的85%。

“有一个调查结果更令人吃惊。目前有2万多家中国企业在对外投资,但90%以上是亏损的,其中包括国企和央企。中国企业走向海外,一直缺少一个真正能够帮助他们克服社会环境、投资环境、政策环境、文化环境、无障碍与经济对接的平台。”中国经济贸易促进会副会长王文利此前透露。

以上数据提示,尽管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如火如荼,但海外并购成功的风险并不低于风险投资,并可能出现处处陷阱,到处碰壁。

▌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三大挑战

很多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过程中,在并购战略的制定、目标的选择、尽职调查、和并购后整合方面都存在者都存在着巨大挑战。其原因归结于以下方面的差距:

缺乏对并购目标( 海外)企业经营环境的了解

1. 政府对企业的介入与干预——政府职能的定义,西方国家对企业干预较少。企业在并购过程中要学会做好自己的家庭作业,不要动不动去找市长,尤其是美国。

2. 对社会环境、安全,尤其是人(消费者、雇员、及公众)的权利的保护,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要求。如西方对产品的安全要求很高。有些中国企业因为材质原因被罚巨款,中国很多矿业企业,在中国开矿排放标准很低,但是在其他发达国家有着较高的要求。还有十分重视对消费者的保护以及企业社会责任等。

3. 欧美国家的法律和市场规则的特色:复杂、细致。美国的很多产品需要认证,每个州的法律都有不同。美国违法成本很高,西方的整个法律体系保护弱者。值得指出的是,西方大公司在欧美国家之间并购大多成功,就是他们懂得利用这些细致和透明的法律体系来有效保护自己的投资。

缺乏对并购目标企业文化和管理方式的了解

1. 企业文化以及对员工的重视。在用人和劳动保护法律方面,美国人与人之间交流容易以及地位平等,员工可自由发言甚至挑战领导。给员工放权让员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明基由于不熟悉德国的工会制度,在西门子贴钱卖给的情况下,还以失败告终。上汽并购双龙,由于文化冲突,同样是以失败结局。

2. 欧美企业和中方企业对管理体系的利用程度不同。海外企业组织机构有明确的职责、分工,还有先进的管理体系,流程和IT支持系统。中国的企业大部分都是总经理说了算,到头来各项制度都不成规范。

缺乏公司的国际发展能力

1.公司内部的业务开发和国际并购实力非常差。企业没有足够的并购人才,很多决定由总经理“拍脑袋”决定,然后员工跟随经理的决定去执行。如TCL并购汤普森时,并购完之后才去招国际人才。上汽并购双龙时,竟无一个懂韩语的管理人才。

2.海外经营者能力非常重要,需要对海外市场的经营有深入了解,中国很多企业在这方面比较弱。

▌ 海外并购,这些坑不要跳!否则会死得很惨

许多国际知名企业都通过跨国并购获得市场、品牌、技术和团队,完成向全球企业的跨越。随着中国经济崛起和中国企业逐渐成熟,海外投资和跨国并购已经成为一种热点现象。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已经形成了一种趋势,中国是目前为止少数几个特大投资国家之一,并购规模也在同步扩大。民营资本越来越成为当前中国跨境收购的主角。

如何通过跨国并购,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要求?如何降低跨国并购的风险与成本?海外并购有哪些“陷阱”必须警惕和避开?

陷阱1:技术陷阱

企业海外并购希望直接获取他们的核心技术。但事实上欧美一些国家真正的核心技术不会出售,最终你没有发言权,就会陷入它的技术陷阱。显然,富士康跟东芝之间的并购遭反对,就是掉进了这个陷阱。

陷阱2:资产陷阱

在金融危机下,被收购的金融资产和债务的估值存在更大的难度和风险,金融衍生品的复杂性使得与金融资产投资相关企业的经济状态,以及债务状况下,一下子非常难看清楚,对并购企业的债务价值评估是一个难题。

陷阱3:劳动陷阱

在西方发达国家,工会作为代表员工的组织,政治影响是强大的,它跟国内的工会不一样,国内特别是最传统的国有企业都有工会,现在大家都推行农民工,现在民营企业里面也建立了工会。但它的行政手段,或者说它的服务职能跟国外的完全不一样。

陷阱4:反垄断与国家经济安全陷阱

反垄断主要约束三种行为,一种是垄断协议,第二种是滥用市场支配,第三种是企业的集中。

陷阱5:就是税收、环保、公关陷阱

中国企业去国外收购企业时,比较注重买的价格和公司的业务,但不知道的情况下,会牵涉到很多税务问题。另一个是公众环保非常敏感,比如说加工制造企业,有排污排放,如果出现这种问题,在当地在国外会引起强烈抵制,甚至就会让你关停并管,企业就给你砍掉了。再者是政府公关的问题,公关包括政府公关和媒体公关,以获得政府和民众的支持。

陷阱6:文化差异陷阱

低估文化差异的影响。对文化多样性的错误判断 ,从商业习惯、价值观和管理流程到语言技能和教育背景等,都可能会导致误解和失望。例如,许多美国企业倾向于将目标定得稍高一点,然后实现目标的80%即可,但中国企业往往希望超水平完成。结果,双方的商业目标讨论很可能会演变成争吵。

日前,王世渝在吴晓波频道推出的“大头投融会”的线下活动中,列举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犯过的三个事例,这些错误示范多少都涉及到上述陷阱。

第一个是,一家地产商在西班牙买了大厦以后拆掉,引起西班牙人游行。

第二个是,安邦保险的吴小晖并购华尔道夫酒店,把人家历史标志性的东西关了,重新改造,引起了美国的公愤。

还有一个是,中国红牛的严彬在伦敦并购了一百多年历史的高尔夫后,最近要提价。由于伦敦所有的达官贵族都是高尔夫的会员,导致大家捐钱去起诉。

▌ 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四条战略,拿走不谢

从富士康此番收购东芝芯片业务的悬和企业海外并购可能遭遇的种种陷阱来看,并购条件非常复杂,系统的工程,中国企业进军海外市场必须做好、做足准备工作,做到知己知彼,不能单打独斗,更不能鲁莽行事,这是一个军事法则。

中国企业国际化和海外并购必须要量体裁衣,找到适合自身能力的国际化战略。

1.在起步阶段,中国企业应该虚心向日韩企业学习,采纳做全球产品的战略。不要图一时风光,没有国际能力时就要做国际经营能力的并购,最后满盘输光。

2.积极开展把目标定位于在熟悉市场实现增值的主动型(直接)投资。从发达国家及时地购买技术等价值已低估的资产,用于中国或其它自己熟悉市场,实现增值。或者及时购买自己熟悉市场的公司和资产,通过优化管理和协同效应实现增值。

3.依情况和实力有选择地从事以投资资产升值实现增值的被动型(间接)投资。在此类投资中,应该着眼于那些自己熟悉的行业,以资源型投资为首选。最好避开复杂、高风险的金融衍生品。

4. 尽量避免把目标定位于在陌生市场,尤其是发达国家增值的主动型投资。只有那些同时具有国际化兼并能力、以及在目标市场从事国际化经营能力的公司才应该涉足于这一领域。对陌生市场,做合资比做并购风险就小很多。

▌ 尾声

纵观世界经济秩序的不断发展变化,“全球并购、中国整合”对中国而言是难能可贵的千年商机。是中国产品输出、贸易输出、资本输出的必然过程。

正如吴晓波所言,中国的商业文明正从产业商业主义时代,向产融商业主义时代急速迭代衍变,资本对任何实体经济的渗透、冲击和辅协能力指数级地增加,任何企业都面临如何证券化的挑战和机遇。

与此同时,企业家也应尽快从企业家向“企投家”的方向转变,在资本的意义上重新理解和认识实业,学习用融资和投资的方式促进财富增值。

责任编辑:郝杰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