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巍)去年以来,邯郸市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取得明显成效。
拓宽银行业融资主渠道。制定银行业金融机构考核奖励办法,建立政府性资金存放与银行对地方经济贡献度相匹配的激励机制,根据对各商业银行贷款余额、贷款增量、贷款投向等指标的考核结果,分配财政间歇资金存放额度,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
建立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推行“金财通”融资模式,市县财政在邯郸银行存放增信保证金2亿元,帮助农业产业化企业获得流动资金融资贷款,解决贷款难问题。建立“助保贷”合作平台,政府、企业、银行三方合作,在企业提供一定担保的基础上,企业助保金和政府风险补偿金共同作为增信手段,向小微企业发放贷款。目前,累计投放贷款1.36亿元,支持36个项目建设。
搭建融资性担保平台。建立风险补偿和资本金补偿机制,重点支持法人治理结构完备、为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业务提供服务的融资性担保机构。联合银行、保险公司、创投公司、科技型企业等65家单位,共同组建邯郸金融联盟,促进科技企业与投融资机构合作。市财政每年增加对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的资本金注入,创新合作方式吸收社会资金,使担保公司资本金达到5亿元以上。各县(市、区)分别设立一家资本金1亿元以上的国有控股或参股担保机构,建立市、县两级以“融资性担保为主、商业性担保为辅”的融资性担保体系,解决中小企业担保难题。
责任编辑:白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