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太原1月15日电 从山西省财政厅获悉,2015年,省财政厅创新财政金融协同支农机制,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直接投入资金12.54亿元,综合运用基金、担保、保险保费补贴、贴息等金融杠杆,吸引带动社会投资,进一步解决农业发展“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设立农业产业发展基金。投入资金1亿元,引导社会资本2亿元,设立了总额3亿元的农业产业发展基金,通过股权投资、债权投资等市场化运作方式,支持我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贫龙头企业和百企千村扶贫企业发展。
组建省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投入资金6亿元,组建山西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以种养业为主,对从事粮食生产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新型经营主体提供担保,并要求农业信贷担保余额不低于公司总担保规模的70%,充分体现对农业的政策性支持。
建立金融扶贫风险补偿金。投入资金2.41亿元,在全省58个贫困县建立金融扶贫风险补偿金,金融机构按存入总额的8倍以上放大贷款额度,帮助贫困农户发展生产、脱贫增收;投入资金1.5亿元,用于支持产业扶贫项目贷款贴息,支持扶贫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对特色农产品产业支撑项目贷款予以贴息。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建设项目贷款,按照不高于人民银行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结算贴息率,由省、市、县三级按照1:1:1给予贴息,其中省级资金3500万元。
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投入资金1.28亿元,按照“低收费、低保障、广覆盖”的原则,以保障农户灾后恢复生产为出发点,对小麦、玉米、能繁母猪、奶牛、森林(公益林)等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保费按12-25%进行补贴,降低农户损失。(郭星星)
责任编辑:白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