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 > 环渤海 > 正文

通辽市:156万农牧民正在收获幸福

来源: 内蒙古日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便民服务大厅。郭力 摄

药品齐全的卫生室。郭力 摄

“我在北老贵村生活了70多年,眼瞅着就住上了大瓦房、走上了水泥路,喝上了自来水、看上了数字电视,购物看病不出村、休闲娱乐有广场……真想不到好日子来的这么快!满足了!”谈到“十个全覆盖”,奈曼旗大沁他拉镇北老贵村77岁的村民张永贵感慨万分。

张永贵的话道出了通辽市156万农牧民的心声。两年来,通辽市把“十个全覆盖”工程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来谋划,聚焦工作重心、聚集人员力量、聚合财力资源,举全市之力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

按照自治区“十个全覆盖”的部署,通辽市确定了3年投资150亿元,实现2098个行政嘎查村“十个全覆盖”的目标。目前,全市已完成投资108.2亿元,完成1644个行政嘎查村、115个自然村和32个国有农牧林场分场“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任务,受益户48.8万户,受益人口156万人。

因地制宜出实招

通辽市委、市政府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的决策部署,特别是王君书记视察通辽时提出的“全力以赴推进,因地制宜实施,确保‘十个全覆盖’工程如期高质量完成”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和前所未有的工作力度,举全市之力掀起“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高潮。

“四级联动”抓落实。实行市委常委包旗县、县处级领导包乡镇、科级干部包村、嘎查村干部包户包路段的工作制度,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市级领导深入调研、靠前指挥,旗县领导亲力亲为、直接上手,包联干部驻村蹲点、监督施工。全市共选派5000名干部包村联户,落实政策资金、督促进度质量、完善工程规划,配合自治区督导组做好工作;发动群众参与工程建设,加强村容村貌整治,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助力嘎查村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推动解决基层党建薄弱问题,有效发挥嘎查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通过抓好工作推进、整改落实和问题反馈各个环节,确保“十个全覆盖”这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发展工程做实做好。

完善机制抓落实。建立日报告、周调度、月督查工作机制,实现“十个全覆盖”工程推进常态化。市纪委、市政府分别牵头组成8个督导组、7个专项督查组,开展地毯式巡回检查,逐村明察暗访,直接深入农户看状态、看进度、看质量;市人大市政协先后对42个苏木乡镇场、252个嘎查村进行专题视察;新闻媒体跟踪报道先进典型,曝光工作后进、慢作为、不作为现象。

强化保障抓落实。千方百计筹措建设资金,今年以来共完成投资65.5亿元,其中上级投资13.1亿元、市旗两级投资36亿元、群众自筹等其他渠道投资16.4亿元,为工程快速推进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实行工作流程、规范管理、建设标准、竣工验收“四个统一”,制定并落实了质量监管和工程计量由村委会、施工企业、苏木乡镇干部、包村干部共同签字的评审监督制度,确保质量、安全双过关。

着眼小康抓重点

通辽市把“十个全覆盖”与农村牧区产业发展、嘎查村党组织建设和乡村社会综合治理紧密结合起来,统筹兼顾,协调联动,形成推动农村牧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整体效应。

坚持与嘎查村党组织建设相结合。结合嘎查村“两委”换届,进一步选优配强嘎查村党组织带头人,整顿软弱涣散嘎查村党组织,强化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落实嘎查村干部报酬保障机制,充分激发了嘎查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的积极性。广大党员干部“下地头、上炕头”,与农牧民“面对面、心贴心”,工作能力、服务意识得到全面提升,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和谐。

坚持与培育特色产业相结合。针对嘎查村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发展现状,顺应农牧民生产生活实际,坚持规划引领,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在南部山沙区,打造发展药材、林果、杂粮等绿色产业的专业村;在北部牧区,重点发展畜草和规模化养殖等专业村;在主城区和旗县城关镇周边,扶持发展设施农业、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特色专业村。培育形成一批有特色、有市场、有前景的富民主导产业,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

坚持与推进乡村社会综合治理相结合。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做到思路由群众酝酿、办法由群众提出、建设以群众为主。在工程建设中,鼓励群众通过自拆自建、投工投劳等多种形式参与“十个全覆盖”工程;在日常管理中,将工程管护纳入村规民约,对环境卫生管理实行农户“三包”责任制。开展“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评比创建活动,引导农牧民参与村庄管理,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维护。

抢抓工期保质量

今年6月初,通辽市委提出了“决心要大、标准要高、出手要重、效果要实”的要求,全市上下迅速行动起来,把6——8月作为攻坚期,以一天也不放松、一刻也不懈怠的劲头,争时间、抢进度、重质量、要效果,万众一心创造出“十个全覆盖”的“通辽速度”。截至目前,工程总体进度达到96%,大部分工程任务进入收尾阶段,有7项工程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今年确定的1091个嘎查村(农牧林分场)建设任务基本完成。

市委书记罗永纲、市长包振玉表示,“十个全覆盖”工程是最重要的民生工程,通辽市将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总体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 把工程实施与产业发展、扶贫开发等工作统筹谋划推进,在建设模式上充分体现乡土气息,突出区域特色;在建设标准上注重美观实用,注重投入效果,符合农牧民生产生活需要,确保明年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任务,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郭洪申)

[数新闻]通辽市农村牧区 “十个全覆盖”工程 推进情况

任务目标

3年投资150亿元,实现2098个行政嘎查村的“十个全覆盖”目标。2014完成投资42.7亿元; 2015年已投入资金65.5亿元。

危房改造工程

完成危土房改造2.88万户,

近10万贫困农牧民告别了危土房。

安全饮水工程

完成安全饮水工程310处,覆盖20万农牧民,平原地区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

街巷硬化工程

完成街巷硬化4164公里, 90万农牧民出行条件改善。

电力村村通和农网改造工程

改造升级农村电网145公里,解决8个苏木乡镇30个台区的低电压问题。

村村通广播电视和通讯工程

安装广播电视户户通4.9万户,直播卫星户户通建设完成17.6万户。

校舍建设及安全改造工程

实施校舍建设和安全改造学校129所。

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工程

新建标准化卫生室688所。

文化室建设工程

新建文化活动室947个,建设文化广场57.3万平方米。

便民连锁超市工程

新建便民连锁超市272个,商品配送中心1个。

农村牧区常住人口养老

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工程

农村牧区养老、高龄津贴等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全市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人员27.2万人,80岁以上低保老人高龄津贴享受人口10599人。

责任编辑:白岚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