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 > 环渤海 > 正文

落实“四个着力” 靠实干在新一轮振兴中打头阵

来源: 辽宁日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沈阳,铁西,开发大路上,巨大景观石上镌刻着的红色“干”字,在初秋的阳光下格外遒劲挺拔。

重担在肩、实干在前,力攻坚、率先突破———一个“干”字,诠释了这片土地的城市基因和使命传承。

眼下,这种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正在沈阳“东西南北中”各个区域、各个领域积蓄传递。

践行“三严三实”,落实“四个着力”,沈阳将国家、省委的发展方略、振兴战略具化成干部群众的一致行动:改革,在更深领域、以更大突破谋篇布局;升级,循着新型工业化路径调整结构培育引擎;创新创业,汇智聚力形成不断突破的新势能……

爬坡过坎的关键之役,曾经在前十余年振兴中打头阵的沈阳再当先锋,把领军拓路、加快振兴的各项任务一步步展开、一项项落实,干出合力、干出气势、干出实效。

保持定力振兴续写“振兴”

面对经济下行、转型升级的压力和挑战,沈阳始终保持清醒认识和战略定力,基于清晰的发展思路、科学的产业布局,谋求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

东北振兴,当看辽宁;辽宁振兴,首看沈阳。

这句第一轮东北振兴起人们便耳熟能详的话,放在新一轮振兴进入关键阶段的当下,依然恰当。

结论来自于这里:

置身全国发展大格局和东北振兴大战略之中,始终支撑着中国工业发展,经济总量与吉林、黑龙江两省总和相当的辽宁,其发展质量与速度的权重意义、带动作用、示范效应堪称巨大。

而基于此前十余年艰苦卓绝努力奋斗所取得的收获与成绩,作为辽宁乃至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核心区域、沈阳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和正在建设当中的国家中心城市,沈阳聚集着不可比拟的雄厚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

沈阳是国家强大的“重器”,是辽宁发展的重要引擎。

对于沈阳,省委寄予这样的期望:紧紧围绕落实“四个着力”要求,把发展的路子走对走实走好,要在辽宁新一轮振兴发展中当先锋、打头阵,当好排头兵。

承载厚望,担负重任,如何全面融入“四个着力”的大方略、带动东北全面振兴的大进程?

沈阳的决策层很快形成共识:东北振兴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期,更是沈阳加快发展、实现新一轮跨越的重要历史机遇期。

省委副书记、沈阳市委书记曾维说,应对中高速、中高端的双重挑战,沈阳必须通过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将两轮振兴的成果和探索更好地衔接起来,将振兴效应更大地释放出来,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振兴发展新路。

褪去重工业的单一“底色”,沈阳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总目标,以体制机制全面创新为动力,拉开覆盖全域的全新空间布局,“东西南北中”五大产业板块规模初具。

东部汽车和旅游业风生水起;西部装备制造业正挺进世界级;南部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北部农产品加工及电子信息产业新增长点孕育勃发;中部金融、商贸等服务业支撑力量加速集聚。

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不为发展速度的一时波动而改变初衷、目标和方向,沈阳率先突破,靠的是内在的定力和真正的实力。

8月23日,由沈鼓集团自主研发的我国首套十万空分装置压缩机组完成出厂验收,机组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一举拿下“大空分”,再次打破跨国巨头行业垄断,在董事长苏永强看来,是沈鼓多年坚持大投入创新研发的必然。更让他欣喜的是,集团开拓海外市场取得了飞速进展。在去年出口比上年增长2.7倍的基础上,今年前两个月又增长了85.5%。

“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订单下滑的不良局面。”苏永强说。经济下行压力不减,是事实。但压力挑战面前,如沈鼓一样的众多沈阳企业发展有定力、应对有招法,更是事实。

7月,北方重工与土耳其ACP公司签订5.95亿美元总承包合同,拿下集团迄今为止建设产量、投资规模最大的水泥生产线总包项目。沈阳机床转型服务制造,构建“互联网+智能机床”的“云制造”模式,对传统生产方式发起颠覆式变革。

产品结构向好、发展趋势向好。压力挑战面前,沈阳的干部群众、企业负责人展现出的是发展的信心和定力。

与一季度相比,二季度沈阳市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回升走势。尤为可喜的是,财税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五大主体税种占税收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

加减乘除着力“四个着力”涉险滩,破藩篱,沈阳从内因着眼、着手、着力,运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努力在全面落实“四个着力”上走在全省前列。

跳出工业看工业,跳出沈阳看沈阳。这是外界对沈阳振兴业已取得成果的经验总结。事实上,这样的智慧和胸怀,也是关系到眼下振兴“险坡”能否爬得过去的关键。

1986年出生的张艺天是地道的沈阳人。在外闯荡多年后,去年,他在位于浑南区的沈阳博众青年创业工场开办了自己的公司“H5轻网游”。“很多人对包括沈阳在内的东北城市还是老印象,传统、闭塞,不够开放,其实已经完全变了。”张艺天说。现在,不少“手游”同行已经从“北上广深”转向沈阳。

工业是沈阳的根,但沈阳不唯工业。这里大企多、国企多,但现在小企、微企、创客也有自己的舞台。

变化,迸发于机制体制改革持续深化而激发出的巨大市场效应。

吸引,来自于发展障碍藩篱不断破除而汇聚成的强大内生合力。

与东北人口流出的舆论印象截然相反,权威数据统计显示,沈阳是人口净流入城市,城市引力、活力正稳步提升。

在全省率先实行企业登记“三证合一”;四轮简政放权,累计取消、下放行政职权778项,给企业减负,为市场松绑;出台“权责清单”和“权力运行流程图”,全市43个部门(单位)保留行政职权2265项;设立100亿振兴发展基金,以直接、间接股权投资方式支持重点产业发展……沈阳改革步伐之大,令市场叫好,让发展受益。

8月17日,沈阳支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的75条政策正式出台。其中,“在科技成果转化所获收益分配中,以收入或股权奖励等方式明确重要贡献人、团队、机构的价值”等突破大、含金量高的条目,备受社会瞩目。

而此前启动实施的“盛京人才”战略更是明确:对于顶尖人才和团队的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最高可获得1亿元项目资助。

一系列直戳“痛点”、疏通“症结”的政策举措密集推出、接踵实施,正是沈阳运用“加减乘除”之法,着力完善体制机制、推进结构调整、推动创新创业、保障和改善民生,夯实动力、激发活力的实践印证。

以“互联网+”、两化融合为平台,沈阳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步稳而蹄疾。今年以来,沈阳机床的数控机床产品产值占比达到77%,沈鼓集团、特变沈变的高端产品产值占比达到70%和60%;宝马混合动力轿车、华颂高端商务车、中华V3运动型车陆续上市。

传统产业企稳的同时,智能机器人、IC装备、电子信息、通用航空、大数据、云计算等众多新增长点破茧而出。

上半年,芯源微电子、新松机器人、东软数字医疗、中科仪等企业产值增长分别达到380%、35%、30.9%和30%;沈飞民机等产业项目入驻;限额以上贸易企业网上零售额增长38%,苏宁易购、京东商城销售额增长101.9%和30.3%。沈阳市还通过设立200亿元机器人产业发展基金、组建机器人产业联盟和协作创新中心等举措,加快建设世界级机器人产业基地。

事实上,减少政府干预的“除法”、培育新兴产业的“加法”稳步推进的过程,也是落后技术、过剩产能退出市场的“减法”、产业转型升级的“乘法”协同实现的过程。

承载“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深度合作使命的中德装备园,不仅引入了PPP、地下综合管廊等新模式、新技术,在产业定位上更是突出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着力引进培育业内的“高精尖”。这些优质增量,将有力撬动老工业基地固有的产业格局。

不久前,作为东北地区唯一代表,沈阳和广东、上海、武汉及京津冀等共7个省、市、地区,被确定为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

“沈阳进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对于辽宁乃至东北改革创新的意义,不亚于当年深圳特区对于全国改革创新的意义。”省主要领导明确提出,“沈阳要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当改革领跑者。”

振兴领军、改革领跑,沈阳再次披荆探路。

砥砺突破实干再加实干

“四个着力”不仅是当前我省振兴发展的主题主线,也是辽宁“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发展的主题主线。基于这样的认识,沈阳干部群众同心协作、砥砺奋斗,全力探索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振兴新路。

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能拥有多宽的视野,就能获得多大的空间。

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大学习大讨论,沈阳遵循“四个着力”要求,把科学发展理念体现到发展振兴的各个方面。

沈阳组成工业、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农业5个专题调研组,领导班子带头、带队,带着问题走进企业车间、商务楼宇、村屯农户等实地一线,对全市经济发展状况开展“大调研”。

发放调查问卷近万张,走访各类企业千余家,深入挖掘和剖析典型企业近百家———深入唯实的“大调研”,摸清了家底、找准了问题、理清了思路,为沈阳新一轮发展振兴明确主攻方向,锁定着力点和突破口。

在沈阳西部,首轮振兴中腾笼换鸟、凤凰涅的铁西区,如今又冲在了新一轮振兴发展“先锋矩阵”的最前沿。

以重点产业园区“项目制”建设为依托,铁西区300多名干部奋战在发展一线,放弃休息日,项目地勘、对接洽谈每天都在进行;中德装备园、中法生态城、铁西金谷“一园一城一谷”三足鼎立、东西互动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正迅速拉开。

而在城市南部,新兴产业、技术、人才聚集的浑南区,以打造东北最大“民间智库”为目标的首家“协同咖啡”正式启幕。

东北最大,并非妄言。初创的百名股东中就有16名上市公司董事长、60余名辽沈知名的企业家、20余名行业资深专家。借此平台改变世界的梦想之花,正在沈城创客的汗水浇灌下吐绿、抽芽。

求实、务实,实干、实战,为长远计,沈阳谋定而笃行。

以品质、效益、结构为“线”,沈阳市转变对数量、规模、总量的单一追求,确定宝马研发中心、盛京金融广场、沈化搬迁改造等270个市级重点项目,和东网科技环保领域卫星遥感应用、东软熙康云基地健康产业园等50个市级重点培育项目,以新增长点的破茧、壮大,夯实振兴发展后劲。

连续开展的走进项目、走进企业,解决问题、解决困难“双进双解”活动,让沈城数以千计的机关干部常驻基层,助力发展提质增速。现在,沈阳市又开通网络平台、微信平台,为项目建设搭建多渠道、快节奏、全时段、无障碍的收集反馈问题模式,制定有针对性的推进机制。截至今年7月,“双进双解”累计为企业解决问题4201个。

抽象的数字背后,是实实在在推进中的各项民生工程。

地铁9号线、10号线正在火热建设当中,50个住宅小区的暖房子工程、惠及2.2万户居民的棚户区改造工程稳步推进,通过新技术实现衣食住行公共服务便捷化、提升市民生活幸福指数的“智慧沈阳”已由蓝图走进现实……今年上半年,经济下行压力未减的前提下,沈阳对教育、医疗、文化、社保等重点民生支出增长了5.9%。

压力越大,动力越强。

在困苦中磨砺,在发展中获得。一段激荡的新黄金岁月,正在沈阳激扬序跋。

责任编辑:崔有天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