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从市防汛办了解到,为应对降雨,西蓄、东排、南北分洪的手段全部用上,而由于西郊雨洪调蓄工程在今年汛期首次启用,也标志着中心城区“西蓄东排、南北分洪”的防洪格局得以完善。
据了解,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防洪调度原则是“西蓄东排、南北分洪”。“西蓄”是利用西郊砂石坑等把雨水蓄滞,以缓解西山的洪水进城,起错峰或调峰的作用,最终从通惠河向东排。南北分洪是指通过护城河,让雨水分别通过右安门和安河闸将西边的水排向凉水河和清河。而这其中,如何确保西部高水在洪水来时不进城,成为重中之重。而为了应对本轮降雨,市防汛办指出,西蓄、东排、南北分洪的手段全部用上。今年防汛的一大武器就是西郊雨洪调蓄工程今年汛期首次参与调度运用,这也让本市的防洪首次“四角平衡”。
以27日夜间的降雨为例,城市河湖流域平均降雨33.6mm,最大降雨出现在高碑店闸,降雨量63.3mm,达到暴雨量级。城市河湖宣泄洪水达到302.95万方,其中,“东排”洪水229.42万方,像通惠河高碑店闸泄洪214.55万方,泄洪流量今年首次过百,达到184m3/s;通过学清闸、土城沟出口闸将西边的水“北分洪”至清河48.53万方;通过右安门泄洪道闸“南分洪”至凉水河25万方;而西郊雨洪调蓄池蓄水4-5万方,同时利用京引昆玉段和玉渊潭东西湖科学拦蓄雨洪2万方。
市防汛办指出,西郊雨洪调蓄工程就是利用原有的砂石坑进行调蓄,它的启用意味着,作为主城区防洪排涝安全的主要威胁——永定河引水渠玉渊潭以上的洪涝水,可以实现就地蓄滞,不再入城。而该工程最大蓄水量为680万方,相当于当地百年一遇降雨所产生的洪水。据市水务局工程建设与管理事务中心副主任薛文政介绍,今年进入汛期以来,西郊砂石坑已多次蓄水,最高蓄水量达到25万方,尤其是本月16号到20号,雨水比较集中那几天的最高蓄水位已经达到第一个环湖步道的高程,为蓄滞洪水起到很大作用。
而除了“西蓄”的完善,本市下凹式立交桥新建的34个调蓄池,也将成为减少积水的“利器”,全部启用蓄水能力可达14万方。同时,防汛办还首次将郊区下凹式立交桥,特别是穿铁路桥纳入防控范围。而立交桥的布控也由定点值守转向区域化。排水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所辖1000平方公里的地区将被划分成100个布控区域,抢险单元在布控区域内“游走”,机动能力增强。
此外,针对继续的雨情,市防汛办已经要求山区县一定要把泥石流、塌方、群众转移当作预防重点,提前做准备,山区公路两侧和山体侧要及时预防,竖立提示牌;平原区县要重点关注低洼院落等部位,进一步排查,妥善安置居民;各部门、各区县专项分指要对机场、地铁、在施工地等重点区域进行动员部署,加强巡视、检查力度,及时对雨箅子进行清掏,避免产生积水等。
相关新闻
“老旧”供水管线段将再增1000个电子眼盯漏失
上周接连两处供水管网破损而造成大规模跑水的事故原因已查明。昨日,市自来水集团表示,将加快对本市2700公里隐患管网的普通灰铸铁材质管件进行改造。同时,在这些路段再增1000个电子眼专盯漏失。
上周,北京城区岳各庄桥西北角、西直门桥东南角绿地先后发生两起较大规模的供水管网破损事故,对交通、附近居民生活产生很大影响。昨日,市自来水集团通报,破损管网均为普通灰铸铁材质管件,其特性硬而脆,地基不均匀沉降极易导致应力集中,使管件瞬时破裂,发生管网爆管事故。
据市自来水集团介绍,北京城区在用的9000多公里供水管网中,有3500公里为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铺设的普通灰铸铁管。近年来,本市已完成管网消隐改造800公里,仍有2700公里管线待改造。下一步,将加大管网改造力度,对城区二环路、长安街沿线等重点地区,特别是管网材质为普通灰铸铁管的重点地段,有针对性地推进管网改造工作。逐步加快交通干线、施工沉降区域、重点部位和事故多发区域的管线改造步伐,每年将完成供水管网消隐改造200-300公里。
同时,为提升管网实时监控能力,近期市自来水集团将再投入资金400万元,增加1000个电子眼,主要设置在二环路、长安街沿线等核心区域的供水管线上,特别是针对管网材质为普通灰铸铁管的重点地段,作为固定布设点对供水管网进行长期监控,以便在第一时间发现管网存在的漏水隐患,并及时修复。据悉,本市目前已有3000多个此类电子眼。
责任编辑:白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