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杨虎、韩瀚)马野超,河北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经过努力,如今已是保定市一家文化传播公司的老板。创业之初,他面临资金、经验、场地等问题的困扰。河北大学创业基地成立后,给他提供了创业平台,入驻基地第一年,他的公司营业额便超过百万元。
马野超只是河北大学创业基地中众多大学生创客之一。位于高新区的河北大学科技园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2011年3月成立以来,园区就业大学生已达400多人,目前有大学生创业企业6家。其中朝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高新区七彩阳光影音工作室、森豪商贸3家大学生创业企业,已成长为引导大学生创业的龙头企业,成为创新孵化的探索平台。
“高新区大学科技园,不仅在前期免费为创业者提供办公场地,水电、物业、取暖等费用全免,而且有专业人员提供理论知识与服务项目、创新设计服务、企业合作等指导,创业不再是‘单打独斗’。”大学科技园一位负责人说。
在大学科技园内,聚集着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金融学院等多所高校创业园。一位入驻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园的青年创业者说:“我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创业,主要帮助企业做形象策划设计。创业初期,没有正规的办公地点,名片上的地址只能写教室,更是无力负担创业的启动资金和各项费用。由于在业务方面缺乏经验,吃闭门羹成为家常便饭。现在,有了这个创业平台,就不一样了。”
保定市高等院校多,不少高校毕业生在互联网、文化创意、新兴制造业等领域创业有着潜质。“大学生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较高,促使他们成为创业群体的一支生力军。”河北大学创业基地导师邢志勇说,“大学生创客好点子很多,却面临产品、市场、管理、融资等难题。”
邢志勇表示,大学科技园旨在搭建一座沟通高校、政府、企业的桥梁,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土壤和广阔的就业平台,促进在孵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同时,通过鼓励科研人员走出校园,促进校内科技成果产业化。
在高新区大学科技园内,多所高校的创业基地引入龙头企业,给予产业方向上的定位,把大学生创客的创业过程变成“单一订单”,使复杂的创业简单化。对在校大学生提供创业实训、组织企业冠名专业竞赛、创业就业咨询与辅导,根据不同专业由相关企业导师进行指导,提高了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责任编辑:白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