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济南5月27日电(刘振男)在今天上午举行的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发布会上,山东海事局负责同志介绍了《成山角水域船舶定线制(2015)》和《成山角水域强制性船舶报告制(2015)》修订内容及实施情况。
人民网记者了解到,新版成山角“两制”将于今年6月1日起施行,届时每年需要报告的船舶数量将下降70%。
作为我国首个实行交通管制的海上区域,成山角水域是我国海上交通咽喉,是船舶进出渤海及黄海北部各港口的必经之路。此次成山角水域船舶定线制和报告制的修订,顺应了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也是航行安全的现实要求。
山东海事局副局长张杰平在发布会上介绍,“船舶定线制”概念并不难理解,它是以提高通行效率和减少事故为目的的任何一条或多条航路或定线措施,在成山角水域实行的是分道通航制,它是通过适当方法建立通航分道,分隔相反方向交通流的一种定线措施。通俗地讲,类似于高速公路上中间有隔离带、两侧有“双向车道”。
而船舶报告制则是用于提供、搜救和交换船舶动态信息的行动准则,船舶报告以固定的时间间隔用无线电发送,不仅用于海上搜救,还用于船舶交通服务、气象报告和防止海洋污染。类似于坐飞机时起飞或降落,飞行员都要按照报告要求向塔台报告飞机动态,获准后起飞或降落。
记者了解到,2015年新的成山角船舶定线制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内分道通航制部分,分为内分道通航、内警戒区、沿岸通航带,这部分也是原船舶定线制内容;二是外分道通航制部分,分为外分道通航和外警戒区,其中外分道通航由北分道通航、南分道通航和东分道通航及分隔带组成,这部分是新增加的内容。
在船舶报告制的修订方面,未来也将免除部分船舶的强制报告义务。将原报告制规定必须报告的“24米及以上的渔船、300总吨及以上的货船及客船”,调整为“客船以及150总吨及以上的油船,载运危险品的船舶,船长超过200米或吃水大于12米的船舶,从事拖带和顶推的船舶,失控船、船舶操纵能力受限的船舶、航行设备存在缺陷以及在分道通航制内抛锚的船舶必须强制性报告”。这样一来,通过测算,新报告制实施后预计每年需要报告的船舶数量将下降70%。
记者同时了解到,修订后的成山角水域船舶定线制和船舶报告制(2015)将由原来的一个南北“双向单车道”规划为一个南北“双向四车道”和东南“双向单车道”,进一步减少成山角水域内船舶的交叉会遇局面,提高船舶通行效率。而修订后的船舶报告制将减少需要强制报告的船舶数量,以减轻船舶报告负担,减少甚高频繁忙时段的通信,聚焦可能产生海上交通安全危害的重点船舶,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从而增强船舶的航行安全,提高管理效率。
据统计,成山角水域航行和作业船舶总数每年达到80万艘次以上,其中商船约12万艘次,日均过往商船300余艘次,同时渔汛季节每日有上千艘渔船在成山角水域活动。另外该水域气象海况环境复杂,年平均8级以上大风日达128天,海流速度达3节以上,年平均雾日87天,是中国沿海雾最多的海域,素有“雾窟”之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