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 > 网播京津冀 > 正文

环京14县职工医保有望率先对接北京

来源: 燕赵都市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本报记者 王丽/文 孟宇光 霍艳恩/图

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河北又该如何抓住机遇呢?

2015年1月19日上午,由河北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办、燕赵都市报(网)承办的《热点聚焦》系列在线访谈2015年第1期(总第12期)“关注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如期举行。河北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江建明、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医保处处长张均、河北省儿童医院院长石仲仁等3位嘉宾,共同探讨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给河北医疗卫生带来的影响及今后的发展思路。

样本

河北患儿进京就诊有了“绿色通道”

一年来,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全省已有230余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与京津医疗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河北省儿童医院加盟北京儿童医院集团就是其一。

绿色通道帮患儿进京就诊

2014年10月,省儿童医院接诊了一个病情特殊的男孩。“孩子玩耍时突然晕倒,走了几家医院都没查出病因。”省儿童医院院长石仲仁说,省儿童医院也拿不准病情,就请北京儿童医院的专家进行了远程会诊,北京专家诊断后判断是心脏方面的问题,通过转诊绿色通道,这名患儿很快被送往北京儿童医院,被确诊为小儿心梗,得到了很好的救治。“如果没有我院与北京儿童医院间的转诊通道,患者去北京看病挂号就得排一天,还不确定能否及时找到合适的专家,孩子就会有生命危险。”石仲仁说,这是我省急危重患者向北京转移的绿色通道,病人不用托关系、不用号贩子,在河北本地就能找到北京最合适的专家。

省儿童医院加入北京儿童医院集团后设立了医疗国际部,由集团派驻专家和开展远程会诊,实行“病人不动、专家移动”的就诊模式;同时,设立“绿色通道”,危重患儿可直接入住北京儿童医院重症病房。一年来,省儿童医院医疗国际部已接诊近4000人次,为500多名患者预约了北京专家,30多名患儿经“绿色通道”及时转院。

让儿童享受同等的医疗资源

“不仅方便患者就诊,我院的医疗水平、科研水平、管理水平也在合作中得到了提升。”石仲仁说,“北京儿童医院代表着国家级儿科水平,通过远程会诊教学,北京专家查房,我们的医护人员在线聆听,医疗能力和知识结构得到快速提升;北京儿童医院承担着国家‘十二五’儿科的很多科研项目,我们也是参与者,标本共享、病例共享,共同研究,我院科研水平也上了台阶。”

石仲仁表示,这种合作还应该向基层拓展,让基层有需求的儿童能够便捷地享受到国家级的医疗资源。“我院已与邢台县医院签署了合作协议,通过协作,北京的专家资源将下沉到基层,今年将继续扩大范围,把国家、省、县儿科资源对接起来。”

“生在一个时代的儿童,不论地域差别,要能享受到同样的医疗服务。”石仲仁说,这是协同发展的目标和我们努力的方向。

医保

环京14县职工医保将率先对接北京

除了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医疗服务外,能够更方便地到京津看病,也是我省不少患者的现实需求。三地医保对接,目前有何进展呢?

医保对接,环京县区将先突破

“医保对接,是京津冀三地参保人的共同呼声。”省人社厅医保处处长张均介绍,1月14日,我省人社厅与北京人社局刚刚签署了《推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协同发展合作协议》,协议明确提出了京冀职工医保在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互认、享受待遇、监管服务等问题,并就具体问题达成了共识。“河北环北京14县(市、区)将率先与北京职工医保对接。届时,在北京参保却居住在河北14县的人员在当地就诊后,报销就不用来回跑了。”张均说。

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江建明介绍,京津冀三地新农合的对接也有了点的突破,河北燕达医院已于2014年底被纳入北京新农合定点,在该院就诊的北京参保患者,将能实现出院即报。“京津冀医保对接是个很复杂的过程,目前来看完全对接还有一些障碍。政策上,三地医保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以及耗材的目录都不一样;技术上,省级医保系统的信息对接要通过国家级平台,但国家级平台目前还没有建立,京津冀就医及时结算还缺少技术支持。”张均说。

推进即时结算,加强转诊审批

将来三地医保对接,异地就医出院即报,河北患者去北京看病更方便了,会不会有更多的人去北京就诊呢?

对此,江建明表示,协同发展一方面是要推动三地医保对接,让患者省外看病更方便;另一方面是引进京津优质医疗资源,提升河北的整体医疗水平,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解决就医问题。“我们积极推动三地医保对接并不是鼓励患者异地就医,而是让那些确需异地就医的人更为方便。”张均表示,为了防止医保基金的流失,让基金真正用到需要保障的人身上,推进医保对接的同时也会进一步完善转诊审批、分级诊疗制度,提倡就近、就地就医。“通过协同发展,搭建起我省医疗机构与国家级医疗中心的快速转诊通道。”江建明表示,我们努力的方向是构建分级诊疗制度,让百姓就医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疑难病症在三级医院,需要向国家级医疗中心转诊的可以走“绿色通道”。

前景

今年将打造30所以上特色专科医院

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是一项涉及多地区、多部门、多行业的重大改革和浩繁的复杂工程,试点先行,摸索中前进,最期待的是国家级的规划和顶层设计。

变被动输出为主动疏解

由于河北与京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的差距,省内患者长期大量涌入京津。据统计,全省前10位转诊病种中,仅三级医院和环首都14县(市、区)二级医院,每年转诊量就达10000人次以上,几乎全部流向京津。北京外来就医流动人口日均达70万人,三级医院基本是“满场”状态,河北最多,约占23%。

“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就是变这种‘被动输出’为‘主动疏解’,积极引进京津优质医疗资源。”江建明介绍,省儿童医院和河北燕达医院是我省探索京津冀医疗合作的排头兵,目前两家医院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患者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江建明说,这两家医院为我省开展京津冀医疗合作提供了有益借鉴,今后,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将通过多形式、多途径的合作模式,将向着拓宽领域、深化内涵、健全机制方面迈进。

打造30所以上专科医院

据统计,2011年—2013年,河北转诊北京排名前10的病种(统计范围为环首都14县二级医院和全省三级医院)为:恶性肿瘤、冠心病、脑血管疾病、肝胆疾病、肺心病、糖尿病、肺结核、肾病、血液病、心肌梗塞。“今年,我省将以这10个病种为重点,每个确定3所以上医院,依托京津技术支持,打造有我省特色的临床重点专科基地。”江建明表示。

同时,我省还将加大省内燕山、太行山和黑龙港流域两个集中连片贫困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扶持力度,也期待国家从资金、技术和政策上给予重点支持,消除协同发展的短板。

承接京津医疗功能疏解,今年我省还将把河北燕达医院作为京冀共建示范项目重点推进,继续深化北京儿童医院与省儿童医院、301医院与涿州市医院等重点合作项目,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组织环首都14县,在设立分院、组建医联体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形成一批区域标志性平台。

协同发展期待顶层设计

江建明介绍,我省已在着手研究制定《河北省推进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规划(2016-2020)》,该规划总体上以破解合作障碍、促进协同发展为目标,明确阶段性工作和指标,特别是赋予协同发展试点先行先试政策,研究规律,为破解难题提出建议,为更广范围、更深层次开展合作提供政策框架基础。“执业监管、异地执业、财务票据异地使用等都是协同发展需要破解的难题”。“今年,京津两地也将同步编制协同发展‘十三五’规划,与我省规划衔接,形成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规划蓝图。”江建明说。“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项国家战略,政策上应该有顶层设计和国家级的协调机制,不能光靠三地自己商量着办。”张均表示,没有顶层的设计和协调机制,很多事情推动起来很难取得实质性进展。

江建明也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最关键的是顶层设计,期待能尽快出台国家级的发展规划,明确三地医疗卫生领域的功能定位,并从财政政策、办医政策、项目安排等方面形成具体的措施。




责任编辑:乔慧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