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与易
●难:难在畏惧挑战和思想转型
●易:用一颗勇敢的心化难为易
盘点2014年度中国 “热词”,“新常态”无疑名列前茅。
“新常态”蕴含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伴生新的挑战。
“我省长期形成的粗放发展模式不可能在朝夕之间 ‘变脸’,‘新常态’下的山西经济将经历结构转变的巨大挑战和阵痛。”潘云说。
然而,比挑战更可怕的是畏惧挑战,比抚平阵痛更艰难的是扭转思想。思想不转型,经济转型、产业转型、企业转型都难以实现。
有几个现象,可见我省经济思想观念之一斑。
现象一:到今年10月,我省金融机构“存贷比”为58.39%,低于全国平均70%的水平。
现象二:全国2570家上市公司我省只有35家,其中有10家从未进行过再融资;全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近400家,我省只有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全国1400多家,我省只有1家,全国倒数第一。
现象三:去年有关部门时点大数据显示,全国平均每秒刷卡800多次,我省只有4次,习惯于大量使用现金。
现象四:2013年,我省实际利用外资只有29.91亿美元,远远落后于中部其他省。全省经济外向度仅为7.8%,远低于全国47%的平均水平。
这些现象都说明我省部分企业贷款意愿不强,满足于财富积累,缺乏危机意识和战略眼光。
在采访中记者也发现,有的企业家片面地将不需要贷款作为骄傲;有的企业家觉得够吃了就行了,不必冒险将企业做大;有的企业创业时合伙投资,做到一定规模后又分家单干,满足于自己当老板。
与此同时,一些官员的 “为官不为”也阻碍了我省的发展。一位民营企业的老板曾向记者诉苦,现在是门好进了、脸好看了,可事就是不办,一个项目审批了好几个月还在原地打转。
网络上也不乏关于山西人观念保守、落后、缺乏创新精神的帖子,其中有一个网友写到:为什么我们总是在为经济落后找客观原因。
是啊,为什么我们总是在为经济落后找客观原因。转变思想、深化改革,是实现山西经济转型的关键。
省委、省政府率先做出表率,革弊立新。
山西1487个煤检站年内将全部退出“历史舞台”!这样一条重磅新闻,在全国“一石激起千层浪”。
从今年12月1日起,我省拉开煤焦公路销售体制三项改革大幕,企业代行的煤炭焦炭公路运销管理行政授权、煤炭焦炭公路运销票据全部取消,省内煤炭焦炭公路检查站、稽查点全部撤销。到2015年年底,我省将启动运行煤炭综合信息平台,为政府依法开展产能监督、运销监管、税费征收等提供依据。
有评论认为,撤销的是煤检站,放活的是整个煤炭大市场。
省政府还作出了由省长、市长牵头帮扶重点工业企业的决定,李小鹏省长与各位副省长亲自带头深入企业,一企一策,精准帮扶,全力以赴帮助企业渡难关。
今年8月,晋中市政府在全省首家晒出“瘦身”版的涉企行政权力等3张清单。原有的5175项涉企行政权力中,最终保留使用1874项,仅占比36.2%。“我们做权力‘减法’,就是为了助力企业轻装上阵,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甚至‘乘法’效应。”晋中市市长胡玉亭说。通过持续开展专项整治,全省共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425个。最近,省政府正在加快研究建立全省域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进一步为企业发展卸“包袱”。
在各级政府的推动下,我省企业创新主体加速形成。今年,全省新认定省级民营科技企业102家、省级创新型企业3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在省政府力邀下,全国土特产电商巨头“贡天下”落户太原,网上销售山西单品600多个,年销售额2.28亿元;全国首款为小微企业量身定做的金融创新产品“升级贷”在晋中“试水”,致力于给小微企业金融“解渴”……
省委书记王儒林深刻地指出:“净化政治生态是富民强省的基础,实现弊革风清是富民强省的途径,重塑山西形象是富民强省的支撑,促进富民强省则是我们的根本目的,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山西3600万人民的迫切期盼,是全省党员干部的历史责任。”
不经历挫折,就不知道如何走向正确的道路。
经济下行压力还要持续多久?
取决于我们的行动,取决于我们的信心和毅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