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观察与声音 > 正文

2011道德之问:今天的道德底线究竟在哪里?

来源: 新华网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新华视点·图文互动)(2)2011,道德之问

 

11月15日,“虎妞”杨艳艳(右)到医院看望她救助过的女公交司机。新华社发(哨音摄)

新华视点:2011,道德之问

新华网北京12月28日电(“新华视点”记者)“躲在被窝里我突然想哭了,我不想干坐着享受你们给我的荣誉。”杨艳艳在微博上写道,“我害怕当这事过去,大家又开始抱怨社会冷漠……”

这个辽宁大二女生,因一个多月前勇救被歹徒刺伤的公交司机,被人们赞为“虎妞”。记者回访时发现,这个阳光女孩也有忧虑。

感动与疼痛并存,谴责与反思交织,忧虑与希望同在--这正是2011年中国一系列道德事件勾勒出的复杂图景。时至年末,道德话题再次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

近年来,关于道德的讨论从未停止,但从未达到今年的深度和广度。从这个意义上说,2011年,有理由被看作中国道德建设一个标志之年。

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十周年、改革开放步入第四个十年的大背景下,带着人们的种种困惑和疑问,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回访了2011年广受关注的道德事件当事人,采访了多位专家、学者,试图历史地、辩证地审视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状况。

【一问】为何道德事件如此触动国人神经?

2011年10月中旬一个普通的傍晚,一朵小花的凋零震撼了中国。她叫“悦悦”,一个广东小女孩,年仅两岁。

那段监控视频带着一种尖锐的刺痛进入了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小悦悦相继被两车碾压,而18名路人视而不见,扬长而去。然而,令人震撼的又不仅仅是见死不救者的麻木与冷漠,最后一刻,58岁的拾荒阿婆陈贤妹把一双温暖的手伸给了小悦悦。

这个持续时间只有7分钟的场景仿佛一面多棱镜,引发了多侧面的解读,而每个国人也从中照见了自己。

“道德”,是2011年人们谈论最多的关键词之一,不仅因为小悦悦的遭遇,还因为一连串新闻事件一次又一次地触动着国人的神经--

一把刀。“品学兼优”的大学生药家鑫,驾车撞人后又连刺伤者8刀。那刀子仿佛刺在每个人的心头:人性的沉沦可能到达何等冰冷的地步?

一堆问题食品。“地沟油”“染色馒头”“瘦肉精”集中曝光,再次动摇了人们在餐桌上的安全感:今天,还有什么能吃吗?

这些事件远非“道德”二字所能概括,一些极端案例已经滑向了违法犯罪。如果从另一个侧面观察,2011年道德事件并非只有灰暗的记忆。

一次坚守。当现场清理发生分歧时,特警邵曳戎仍坚持搜寻,终于救出“7·23”特大动车事故最后一个幸存的孩子--人们看见的是可贵的良知。

一种本能。杭州两岁的妞妞从10层高楼坠落,“最美妈妈”吴菊萍伸出双臂接住了孩子--人性的光辉又一次绽放在“草根英雄”身上。

还有那些并非“非黑即白”的事。比如一纸判决:天津司机许云鹤一审被判赔偿翻护栏的王老太10万余元,又激起了“助人为乐反被诬陷”的争论。

坏的、好的、争议的,三类案例错综交织,构成了2011年独特的道德景观。如此多面性指向一个难题:应当如何把脉当今中国社会的道德状况?

记者回访了“小悦悦事件”18个“见死不救”者之一,看到的是一种高度警惕的眼神:“我不会跟你说一句话的。”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里,有4个人曾从那段视频中被指认出来。对于他们,邻居评价:平时多少都有接触,也不是那种特别冷漠的人。

如今,人们谴责的矛头已不再集中指向那18个路人,更多的人扪心自问:换了我又会怎样?如果每个人都可能犹豫,那又是为什么呢?这场波及全社会的谴责和反思本身就证明,中国人并未陷入集体麻木,中国人良知尚存。

谁都不会否认,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民主、效率、开放、平等、人道等现代理念注入了人们的内心,激发了社会空前活力。但同时,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也比较突出,越来越引起社会强烈关注。

毫无疑问,当“孩子被轧要不要救”“老人倒了要不要扶”这样的基本道德问题都到了需要讨论的时候,我们是应当认真反思了!

事实上,反思从未停止过。22年前,邓小平同志谈到改革开放第一个十年时指出:“我们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方面。”今天,这一论断仍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

中国市场经济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厚的物质财富,生活条件改善了,日子过好了,人们开始把更多的目光聚焦到精神层面。

不久前,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的重要论断,同时指出:“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更为紧迫,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任务繁重。”

2011年,中国现代化进程走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口,“道德重建”成为时代的呼唤。在这一点上,中国从上到下已达成共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应当形成怎样的道德规范?这是时代之问,是13亿人民之问。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