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经济 > 焦点热点 > 正文

正月十五元宵节有哪些传统习俗

来源: 燕赵晚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或灯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汉朝。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了。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元宵节仍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元宵将至,你知道元宵节的由来吗?元宵节又有哪些传统习俗呢?

元宵节的由来

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早在西汉时就有了。有一种说法是,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立的。

汉高祖刘邦死后,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死后,在朝的吕氏一党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襄耳中,刘襄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权势,“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元宵节”。

此外,元宵节又称火把节。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赏灯始于上古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间或晒谷场跳舞。

元宵节也称上元节,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习俗

元宵节的传统习俗有出门赏月、看花灯、猜灯谜、吃元宵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有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吃元宵

根据史书记载,吃元宵的习俗最早见于唐五代,那时称这种食品叫“面茧”或“圆不落角”,用糯米做皮,其中夹糖馅,与今天的元宵相似,后来因为是在元宵节吃的特定食品,干脆就叫“元宵”了。

元宵节吃的这种特定食品,北方人称元宵,在南方则称汤圆。不论是元宵还是汤圆,这些名字与“团圆”音近,取团圆和美之意,又逢十五月圆之夜,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来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元宵由糯米制成,有香辣甜酸咸五味,可以煮、炒、油炸或蒸制。老辈人们以和为贵,总希望每个家庭在新的一年里都能够和和美美、团团圆圆,陪在老人身边吃一碗汤圆,讨个好兆头。

猜灯谜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我国独有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

三国时期有人把谜写在纸上贴出来令人猜。到了南宋,有一些文人学士为了显示才学,常在元宵花灯之夜,将谜条贴在纱灯上,吸引过往行人,因之又有了“灯谜”一称,《武林记事·灯品》中记载了猜灯谜之事:“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

宋代游乐场所“瓦舍”的兴起,给灯谜的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这就促进了灯谜的发展。灯谜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到了元明清时代,灯谜迅速发展,每逢元宵佳节之时,城镇张灯悬谜,盛况空前。人们将谜条系于五彩花灯上,供人猜测,猜灯谜在民间十分流行。

灯谜规则比较严格,文学特征比较强,因而猜测难度较大,也显得很有趣味。猜灯谜与猜谜语一样,有很多种类别:字谜、儿童谜语、动物谜语、经典谜语、成语谜语等,最为常见的是字谜。一般谜面文字要求简单明了,通俗易懂。

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后来,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内容。灯谜增添节日气氛,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元宵灯会

自从元宵节张灯之俗形成以后,历朝历代都以正月十五张灯观灯为一大盛事。隋炀帝时,每年正月十五举行盛大的晚会,以招待万国来宾和使节。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

到了明代,朱元璋即位后,为使京城繁华热闹,又规定正月初八上灯,正月十七落灯,连续张灯十夜,家家户户都悬挂五色彩灯,彩灯上描绘了各种人物,舞姿翩翩,鸟飞花放,龙腾鱼跃,花灯焰火照耀通宵。鼓乐游乐,喧闹达旦,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清代,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元宵节灯会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耍龙灯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

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我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

划旱船

划旱船,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动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间,如同坐在船中一样,手里拿着桨,作出划行的姿势,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这就是划旱船了。

有时,还另有一个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档着表演,则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种滑稽的动作来逗乐观众。划旱船流行于我国的很多地区。

结伴出游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外出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

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逐鼠

逐鼠是一项元宵节期间的传统民俗活动,始于魏晋时期,主要针对养蚕人家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传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

《荆楚岁时记》中说,正月十五的时候,有一个神仙下凡到一个姓陈的人家,对他们说:“如果你们能祭祀我,就让你们的桑蚕丰收。”后来就形成了风俗。

送孩儿灯

送孩儿灯,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贵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厕间,成为厕神。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夜间在厕所间迎而祀之。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见于记载。

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走百病是明清以来北方的风俗,有的地方在十五日,有的地方在十六日进行。这天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渡危,登城,摸钉求子,直到夜半始归。

——本报综合



 

责任编辑:辛欣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