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观察与声音 > 正文

再融资松绑:近50家公司争相发布预案 负债高成通病

来源: 上海证券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随着监管对再融资的“松绑”,11月以来已有近50家上市公司“应时而动”,相继披露定增预案,较上半年月均28家的数量出现较大幅度增长。

记者注意到,紧跟政策风向,近期以“补流”和“偿债”为主要募资用途的案例大量涌现。值得玩味的是,较高的负债、紧张的现金流等,成为勾画这些公司“群像”绕不开的特征。

再融资回暖

一度沉寂的再融资市场,被监管的一则利好唤醒了活力。11月9日,证监会修订发布《发行监管问答——关于引导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监管要求》,从募资用途与时间间隔两方面放宽了再融资的政策限制。

具体来看,监管首先明确了通过配股、发行优先股或董事会确定发行对象的非公开发行股票方式募集资金的,可将募集资金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债务。这意味着再融资的投向重新放宽。

另外,对再融资时间间隔的调整也是此次修订的重点内容:允许前次募集资金基本使用完毕或募集资金投向未发生变更且按计划投入的上市公司,申请增发、配股、非公开发行股票不受18个月融资间隔限制,但相应间隔原则上不得少于6个月。

“这相当于在时、空上都赋予了再融资更多的可能性。”有券商人士告诉记者,“事实上,最近很多企业的融资意愿都已经被调动起来了。”

比照此前的规定不难看到,新规从多个维度“松绑”再融资。对此,市场也报以极大的热情。记者统计发现,仅11月就有40家上市公司迅速行动起来,祭出增发预案,较10月份的24家上涨了66.67%。其中,并购类占据半壁江山,云南白药、巨人网络、世纪华通和沙钢股份等公司的募资规模均在百亿元以上。

募资用途转向

以新规的发布为分水岭,此前以收购资产和项目融资为主的募资用途,现在被大量代之以补充流动性和偿还债务。

英唐智控12月3日晚间公告,拟募资不超过21亿元,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而此前的方案显示,仅有3亿元被用作补充流动资金,另外12亿元和6亿元则分别用于收购吉利通100%股权、前海首科60%股权。英唐智控在公告中表示,上述调整是为了加快引入战投,实现业务增长。

与英唐智控类似,世纪华通也对前期预案进行了调整,并于11月10日公布了重组草案。与上一轮方案相比,一个显著的变化是,此次配套募资的上限由31亿元上调至61亿元,其中29.29亿元用于支付现金对价,剩余31.71亿元用于补充上市公司流动资金和支付发行费用及中介机构费用。值得注意的是,“补流”事宜在此前的公告中并未被提及。

“政策调整无疑是世纪华通此次方案变化的重要原因。将部分配套募资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可以为重组后续的整合产能留出一定空间。”有业内人士表示。

更多的公司在方案面世之初,就将补流和偿债作为募资的最终“归宿”。

11月24日,连云港拟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向控股股东港口集团募集不超过6亿元资金,将全部用于偿还银行借款。同日,汇金通也在其定增预案中披露,拟向天津安塞募资不超过4亿元,主要用于补流及偿债,希望能在引进战投的同时“回回血”。

“增发融资如果拿来补流,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公司的运营压力;拿来偿债,也能降低财务费用。”一位投行人士告诉记者,“这不仅有利于纾解部分企业的资金困难,也有望促进市场的整体回暖。”

负债高成通病

“高负债率”、“手头紧”是这批再融资企业的一个共同特征。

方正科技(维权)11月26日晚披露定增预案,拟向公司控股股东方正信产募资不超10亿元,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及其他有息负债。

方正科技三季报显示,截至9月末,公司负债合计为87.51亿元,资产负债率达75.45%,明显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公司在公告中坦言,当前的资产负债率水平已限制了未来的债务融资空间。按照10亿元全部用于偿债来测算,本次募集资金到位并使用完毕后(不考虑发行费用影响),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将降低至66.83%。

11月28日,ST运盛抛出预案,拟向控股股东蓝润资产定增募资不超过3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原因在于,随着原材料采购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等支出的增长,公司的资金压力不断加大。与此同时,公司的应收账款和存货占营收的比例分别达到95.32%和51.89%,亦对其流动资金形成了较大的占用。

受资金不足困扰的还有奇信股份。11月23日,奇信股份发布公告,拟发行不超过4500万股,募资不超过10亿元,用途同样是全部偿还银行贷款以及补充流动资金。财务数据显示,最近三年及一期,奇信股份的资产负债率始终维持在55%至58%的区间内。负债结构中,有息负债基本为银行短期借款,高额的利息支出导致财务费用比例逐年攀升,公司正面临较大的短期偿债压力。

“募资全部投向日常流动和偿债,企业这方面的需求应该说是比较迫切的。”有投行人士表示,“当然,通过融资补血也是降杠杆的一种路径。”




 

责任编辑:乔慧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