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经济 > 财经故事 > 正文

葫芦岛小伙编铝丝工艺品 被誉“国内第二”

来源: 辽沈晚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葫芦岛小伙编铝丝工艺品 被誉“国内第二”

每月用一吨铝丝 年销售额达三四十万元

高阳用铝丝编织手工艺品。

小小的铝丝,看似平常,但在葫芦岛建昌小伙高阳的手里可成了宝贝。经其巧手加工设计过后,“龙凤呈祥”“机器人大战”“金刚葫芦娃”等手工艺品栩栩如生。看到过他用铝丝编织作品的人,无不发出啧啧惊叹。

天津卫视《小试身手》曾对其进行专题报道,节目中,他被同行誉为“国内手工艺品编织第二人”。他的经历生动地诠释了学习、创业的执着精神。

偶然间和手工艺品结缘

高阳今年31岁,家住葫芦岛市建昌县牤牛营子乡马场村。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和父亲高廷学及女村民在屋里忙活。他外表看着憨厚,可骨子里有一股钻劲儿,遇到啥难事儿,总不退缩。

聊起用铝线编织手工艺品的经历,高廷学说当初他非常生气,认为儿子不务正业。可执着的儿子虽然一路跌跌撞撞,但始终不认输,最终发展成为一项民间绝活儿,作为父亲相当欣慰。

回忆过往,高阳用偶然来形容自己和手工艺品结缘。2010年,他去朋友家做客,在客厅里看到一个手工艺品。“当时我感觉做得挺好的,就问朋友是谁做的,朋友说是他做的。我一时技痒,当场也做了一个,结果朋友连连夸赞,说做得比他的好。”

得到别人的称赞,高阳动力满满。从此,一有空闲,他就用铁丝、铝线、秸秆等做各种手工艺品,每一个都做得有模有样,纷纷被朋友收藏。

拜师学艺练就绝活儿

发现高阳有如此特长,亲戚朋友纷纷打电话请他帮忙做一些寓意吉祥的手工艺品。“我从不拒绝,并乐此不疲。送给对方,从不收钱,就当对自己手艺赏识的一种回馈。”

较真儿的高阳编了一年多,逐渐对自己的作品不太满意。为了达到形神兼具的效果,他到黑龙江哈尔滨一位编织手工艺品的高手处拜师。“一开始他没有见我。我没放弃,‘死缠烂打’地待了半个月,用眼睛看、用心灵去触摸那儿的作品。好在我记忆力还可以,愣是把编织方面的所有技巧都烂熟于胸。”

回到建昌后,高阳开始不满足现状,将自己掌握的技能发挥得淋漓尽致,编织各种各样的手工艺品,诸如“龙凤呈祥”“机器人大战”“金刚葫芦娃”“招财进宝”“一骑绝尘”等。

夜市里赚到第一桶金

高阳的脑袋比较活络,看到自己的作品很受消费者青睐,他就将它们弄到沈阳、建昌等地的夜市上去卖。“有时一晚上能挣五六百元,最少也收入二三百元。对我的积极性有很大触动,让我在创作上动力无限。”

在高阳的记忆里,第一次出去卖货时,亲戚朋友都说这东西不会有人花钱买,买回去也没有用。几乎所有人对其手工作品都是质疑的眼光。可他认准这个理,即使赔钱也认了。

“一年冬天,我找了个商场门口摆摊。那天不冷,人也多,路过的人看到都挺好奇,不少人掏钱买。不到两小时,货就卖光了。那天收摊回家,数了一下,挣了300多元。这让我坚信手工编织会有更大市场,激励我在这条道路上继续创新和加油。”

手艺获评“国内第二人”

从2013年开始,高阳把赋闲在家的亲友聚拢到一起,把编织手工艺品作为创业基点。

“我们一天工作七八个小时,劳动强度不大,风吹不着、雨淋不到,干起活儿来非常舒坦,一个月工资近2000元。”谈起高阳的手工艺品编织工作,冯玉玲有好多的温暖和幸福感。

编织手工艺品用的是铝线,高阳说,铝线柔韧、有弹性,且不易折断,便于摆弄出各种造型。每年的5月至10月是产品高生产期,每月用的铝线达到一吨左右,其他季节也用量不少。一年出成品10万个左右。“我们的成品,都在淘宝上卖,走批发。无论是质量还是信誉度,在同行中我们都排在前列。当地政府对我们给予了很大支持。”

后来,天津卫视编导邀请高阳参加《小试身手》栏目,他的手工编织技艺在同行中名声大噪。由于天津在手工艺品、民间绝活儿等方面有几百年历史,有很多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经过评比,他的编织技术获评“国内手工艺品编织第二人”。

年销售额达三四十万元

高阳说,铝线编织手工艺品大体上分四步,分别为缠圈、走线、组装、造型。他还发明了一个“绝招儿”:将铝线的一段缠在电钻上,开动电钻,一眨眼的工夫,一个规整的铝线圈就缠好了。

如今,手工编织龙凤是他每天最主要的工作。一个成品凤凰需要0.8斤铝线,高阳解释说,对照凤凰的造型,如头部用铝线圈圈,眼睛用塑料珠。凤冠用没加工过的短铝线,制成成品前,用手将短铝线折弯一部分。凤凰的翅膀都是铝线圈,用没加工过的铝线将几个、几十个铝线圈圈在一起。连接、摆放时错落有致,形成层次感。

一条外形大的龙需要13根铝线圈,完全靠手工制成。龙最不好做的是龙头,将缠好的铝线圈压成扁状,用细铝线圈好。龙角用弯曲的铝线圈,然后通过娴熟的手法,将其弄成该有的形状。整个身体是直的,做成成品需要折弯,形成曲折形体,有种飞翔的感觉。

从喜欢到爱好,再将自己掌握的技艺变成自谋职业的一个发展平台,并带动了身边人就业,高阳对前景充满信心。“前两年销售额达到三四十万元,利润将近20万元。明年准备开发新产品,把这门手艺发扬光大。”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驻葫芦岛特约记者 胡清




 

责任编辑:乔慧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