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 > 环渤海 > 正文

辽阳民营企业前9个月收入逾千亿

来源: 辽宁日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三三工业盾构机装配车间。 □本报记者/郑有胜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辽阳市以“五大发展理念”“四个着力”和“三个推进”为根本遵循,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四个辽阳”建设,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在改革发展、民计民生、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不断迈出新步伐。

■过去的5年,辽阳市发展日新月异,成就喜人。尤其是被列为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改革试点城市之后,在创新驱动战略指引下,辽阳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迅猛,成为拉动辽阳经济增长的活跃力量。

■以下这组数字可以证明,民营经济已成为辽阳市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截至今年9月底,辽阳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9.68万户,实现收入1100亿元,同比增长6%,对全市经济贡献率超过65%,对全市新增就业贡献率超过95%。

发展内涵正提升

实事求是地说,得益于改革风气之先的辽阳,这些年民营经济一直在发展中求蜕变,在蜕变中求成长,不断实现从量到质的飞跃。

然而不容忽视、不可回避的问题是,从整体来说,辽阳民营经济规模和质量方面差距明显,企业创新驱动不足,新动能不足,内涵式发展不强。关键是,民营企业的产业结构不合理,更多在钢铁、房地产等传统产业,而信息科技、大数据、云计算以及现代生产服务业领域的企业数量少,智慧型企业、变制造为“智造”型企业偏少。

辽阳市委认为,在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动力正在从要素驱动转向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创新驱动。只有把目光放在创新驱动上,建设智慧辽阳,才能力促全市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让经济发展充满智慧,让社会管理充满智慧,让为民服务充满智慧。

为尽快解决民营经济发展这一“短板”问题,培育发展新动能,辽阳市委提出,要着力完善体制机制,激发新动力。要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落实“八个凡是”要求,让亲商、爱商、富商在全市蔚然成风。要着力推进结构调整,培育新动能。坚持“项目为王,服务第一”,把项目作为经济工作生命线、作为优化产业结构主抓手,持续开展项目年活动,把工作力量向项目集中、发展要素向项目集聚、优质服务向项目集结。要着力鼓励创新创业,点燃新引擎。深入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组建产学研联合体,建设“成果转化项目库”,加快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拉长创新链,激发社会创新力,提升科技创造力。

在创新驱动、培育新动能理念的引领下,辽阳民营经济内涵式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做强做大是出路

创新能力强、领先的科技实力是企业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做强了,牢固树立科技、质量品牌,才能一步步做大。众所周知的辽阳民营企业忠旺集团,一直致力于工业铝型材研发制造,致力于交通运输、机械设备及电力工程等领域的轻量化发展。凭借其雄厚的研发实力和过硬品牌,目前已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亚洲及中国最大的工业铝型材研发制造商。

辽阳三三工业也是如此。这家成立于2009年的公司,仅用8年时间,便成长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技术研发力量雄厚,拥有国家级盾构机/TBM 隧道掘进机工程研发中心,是多所“985”“211”重点工科院校的校企合作单位和研究生实习基地。2014年年初,收购了世界500强美国卡特彼勒的全资子公司——加拿大隧道工程公司(前加拿大罗瓦特隧道工程公司)的全部资产及知识产权,一举跃居全球隧道掘进机制造的前列。如今,三三工业研制的盾构机已走出国门,销售到海外。

今年5月,三三工业与土耳其最大的建筑承包商ALARKO联合体签订了4台6.5米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销售合同,这是该公司第二次与三三工业合作。6月,三三工业与美国知名建筑商Super Exca-vation公司签订了一台直径3.3米双模双护盾硬岩掘进机销售合同,这是迄今为止中国生产的最小直径隧道掘进机,也是国产盾构机第一次迈入标准苛刻的北美市场。目前,隧道掘进装备的市场越来越大,形势越来越好,三三工业的产品供不应求,订单已经签到了2018年。

创新服务增活力

激发民营企业活力,政府勇于担当、积极有为。辽阳市一再为民营企业减负松绑,放宽准入,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辽阳创新思路,先后出台了《辽阳市民营经济发展改革实施方案》 等系列政策措施,在放宽市场准入、加强财税金融扶持、减税降费、鼓励科技创新等方面对民营企业给予了大力扶持。通过召开产业协作及产品配套项目对接会,帮助企业拓展市场空间; 落实“小升规”培育计划,建立小微企业培育库;推进与重点企业对接,优化调整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为企业输送“辽阳工匠”;落实民营企业引进优秀人才扶持办法,积极引进高端人才,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

不仅让民营企业“有门”可进,政府还主动创新思路,做好减负、服务工作。政府制定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实施方案,取消或停征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等惠及企业。前三季度,共为企业减负近6亿元。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制定了“十严禁”等文件,起草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同时在全省率先组建市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选聘300名营商环境监督员,定期组织测评打分。同时组织窗口单位开展延时服务,整合优化“12345”市长热线,开展“七个专项整治行动”,全市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截至9月末,全市每天新增各类市场主体60余户,增长33%。

资金瓶颈是不少民营企业发展的“拦路虎”。辽阳市积极开展银企对接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30余户企业协调解决资金需求问题。与农行签订160亿元合作协议,推动与省邮储银行的战略合作,运用中小微企业再贷款、“过桥”等金融工具,为企业解决资金17.8亿元。

辽阳市在科技强市工程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力争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00家,建设各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100个,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和国内先进的技术、产品,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推动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责任编辑;郝杰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