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 > 环渤海 > 正文

政策叠加 投资“沈阳·中国智谷”正当时

来源: 人民网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引 言

世博园在沈阳家喻户晓,就如同深圳湾公园在深圳家喻户晓一样。

而就在前不久,沈阳市政府就世博园景区整体提升项目与位于深圳的华侨城集团进行洽谈。这样的合作洽谈在两地间正不时上演。

我们正处于一个绝佳的时代,创新是一切发展和崛起的原动力。激活创新原动力——沈阳浑南致力打造“沈阳·中国智谷”,目的也在于此。

智谷,基础在智,核心在谷。对于“沈阳·中国智谷”的含义,浑南区委书记、沈阳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王一兵这样解读:浑南不图头衔、不为名号,而是要将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高科技资源与密集型高端产业、创新活力和全新服务理念有机融合,通过5至10年努力,形成电子商务、民用航空、健康医疗和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机器人和信息技术四大千亿产业集群,把浑南建设成为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先导区、全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区、国家创新创业的示范区、沈阳现代化的新城区、缔造幸福沈阳样板区。

今日14时,“沈阳·中国智谷”深圳推介会将隆重举行。活动以“聚焦沈阳 智创未来”为主题,将向深圳及广东地区的企业、人才推介“沈阳·中国智谷”的产业环境、政策环境和发展优势等。

沈阳·中国智谷

“沈阳·中国智谷”位于沈阳市东南部,地处沈阳经济区地理几何中心,是沈阳新的行政中心、科技中心、文化中心、商贸中心。域内交通便捷畅达,生态环境优美,综合配套完善,是东北地区的交通枢纽、国家级生态区和生态文明试点区、全国首批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地区。

“沈阳·中国智谷”产业基础雄厚,科技创新体系完善,政策环境优良,全市三分之一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此落户,拥有70个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国家级孵化器和32个科技创新平台,基本形成了以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健康医疗、汽车零部件、民用航空、现代建筑、新材料、电子商务等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是全市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享有部分市级管理权限,享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产业扶持、科技创新、行政审批、外贸通关等方面优惠政策,是东北地区行政效能最高、投资条件最好、发展环境最优的地区之一。

今后5至10年,“沈阳·中国智谷”将着力打造电子商务、民用航空、健康医疗和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机器人和信息技术四个千亿产业集群,逐步建设成为国际化营商环境先导区、全国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国家创新创业示范区、沈阳现代化新城区、缔造幸福沈阳样板区。

四个千亿产业集群 推动创新改革试验示范

作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高新区之一,以及东北地区唯一的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作为国家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浑南区高新技术产业支撑作用正持续增强,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主导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93%,2016年利润同比增长近40%,为“中国智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电子商务产业异军突起。2012年,浑南区获批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如今,提出了建设东北地区电子商务运营及服务中心和电商总部基地、物流配送基地、创业孵化基地的总体目标,已经吸引了众多电商龙头企业和国际500强工业地产商落户,包括阿里、京东、苏宁易购中国排名前三位的电商平台和普洛斯、安博、嘉民等国际排名前五位的工业地产商。

航空产业名企荟萃。中航沈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沈阳沈飞国际商用飞机有限公司、沈阳中一航空总部基地有限公司等企业来此聚集,浑南区以民用航空产业园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关键装备项目和上下游配套企业引进培育力度,加快形成整机生产能力。

健康医疗和生物医药产业强势崛起。区内拥有东软数字医疗、新松医疗、成大生物等龙头企业,聚集规模以上企业21户,其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全国领先,正在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生物和医药研发创新中心、高端制造基地、东北亚医药电子商务与物流集散中心。

智能制造机器人和信息技术产业举足轻重。全国机器人龙头企业新松机器人自动化公司就落户在浑南区。不仅如此,全区还集聚了以新松公司及配套企业为代表的机器人产业,以东网科技和沈阳大数据运营公司为代表的互联网与大数据产业,以拓荆科技、芯源微电子等企业为代表的IC装备产业,以东软、奥维、辽宁立科等企业为代表的软件集成和光纤通讯产业,以及以国际软件园和锦联产业园为代表的软件研发、信息服务产业。

世界一流 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先导区

当下,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是沈阳推动新一轮振兴发展的主要切入点,浑南区提出“力争在全市率先达到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排名前50名经济体水平”的目标。全区对标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学习开发区与行政区融合发展、接力式孵化与培育、产业链招商等经验,全力打造全国高新技术产业新高地;对标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学习制度创新、特色平台建设、金融改革创新等举措;对标北京海淀区双创示范基地,学习狠抓创新源头、精准化政策支持、双创专业化服务方式等做法,抓好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

打破创新瓶颈,“沈阳·中国智谷”将以打造“众创空间”、“专业孵化器”为载体,推动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形成较为完善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建设科技金融示范区。

建设东北地区人才首选区域,“沈阳·中国智谷”将建设沈阳院士专家创新创业基地、国家千人计划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等基地,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东北地区海外高端人才聚集中心。同时,依托东北大学、中德新松科技教育集团等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校、社会培训机构,加快推进本地人才的培养。

打造政策高地,“沈阳·中国智谷”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制定《中国智谷凤来雁归引智计划》,重点引进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人才等高层次人才,尤其是辽宁、沈阳籍高端人才回流方面加大政策力度。制定出台《中国智谷科技创新发展若干意见》,重点在集聚创新资源、创新平台搭建、创新人才创新创业等方面加大政策投入。

优势

四大优势助推“沈阳·中国智谷”迅猛发展

沈阳是东北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地处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交汇点,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也是中国最主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以沈阳为中心,半径150公里范围内,集中了以基础工业和加工业为主的8大城市,形成了紧密联系、总人口2300多万的“区域经济共同体”——沈阳经济区。

可以说,“沈阳·中国智谷”的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经济优势:沈阳经济体量占辽宁省经济总量的1/4,占东北地区经济总量的13%左右。

产业优势:有“共和国装备部”和“东方鲁尔”美誉,在全国165个工业门类中,沈阳有142个,具有生产制造90大类、1000余个系列产品的能力。

创新优势:东北地区科技创新中心,国家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之一。集聚东北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高等院校47所,中科院金属所、自动化所等各类科研院所110余家,占全省总数的40%。

政策优势: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30年前着力将东北地区打造成“五个基地”、“一个支撑带”,即:先进装备制造基地、重大技术装备战略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基地、现代农业生产基地、重要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全国重要的经济支撑带。

规划

振兴东北看沈阳 振兴沈阳看智谷

在空间规划格局方面,“沈阳·中国智谷”将呈现“多园支撑、两带交汇、集群发展、互促互持”的格局。以建设机器人、大数据、电子商务、新材料等多个智能产业园为基础,打造东北地区智能产业带;以建设国内外高端人才创新创业系列基地、实现创新资源有效集聚为支撑,打造东北地区高端人才聚集带。

未来“沈阳·中国智谷”将以打造“众创空间”“专业孵化器”为载体,推动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并实现跨越式发展,形成活跃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局面。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创新金融服务科技的方式和途径,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企业的信贷支持,形成较为完善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建设科技金融示范区。同时,将围绕解决人才激励不足、机制不活、环境不优等问题,坚持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加快构建创新型人才高地,打造“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

人才

构建创新型人才高地

打造“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

在人才方面,“沈阳·中国智谷”将构建创新型人才高地,打造“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并为此实施一系列创新举措。

建设沈阳院士专家创新创业基地、国家千人计划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中国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自由港、中国海外留学报国基地,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东北地区海外高端人才聚集中心。

制定《中国智谷凤来燕归引智计划》,重点引进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人才、省千人计划人才、中科院千人计划人才、长江学者、海外高层次人才,尤其在辽宁、沈阳籍高端人才回流方面加大政策力度。制定出台《中国智谷科技创新发展若干意见》,重点在集聚创新资源、创新平台搭建、创新人才创新创业等方面加大政策投入。

按照浑南的目标,到2030年,吸引、培育海内外各类高端人才5000人,打造电子商务、民用航空、健康医疗和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机器人和信息技术4个千亿规模的产业集群,具有一定规模的配套产业园区达到20个以上,成为东北亚地区的科技创新中心和智力资源密集区。

政策

多项国家级政策叠加 优势明显

“沈阳·中国智谷”除了享受国家高新区的各项政策外,还拥有:国家航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东北地区唯一的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等多个国家级政策园区。也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自贸区辽宁沈阳片区的主要承载区。

今年,沈阳市政府对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又出台了八条政策,对来沈投资的企业和个人,从产业发展、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营商环境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全角度扶持。 可以说,“沈阳·中国智谷”是东北地区真正意义上的多项国家级政策叠加区域,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科技优势。

以下是“沈阳·中国智谷”可以享受的众多政策的部分内容。

《关于振兴实体经济的若干政策措施》

——共10个方面78条。核心政策:1.将“零收费”政策试点范围从14个试点园区扩大到全市。免征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投资项目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建筑基坑降水的污水处理费和水资源费,取消城建档案技术咨询服务费。2.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科研院所融资租赁先进研发生产设备,按综合费率50%予以租赁费用补贴。鼓励设立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符合条件的创投企业、天使投资,可以按投资额70%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沈阳市还将组建东北亚国际物流枢纽中心(沈阳港)股份公司,降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成本。3.向在我市注册成立的总部企业给予一次性资金补助,企业首次获评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一次性给予200万元奖励。

《关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

——到2020年,打造两个3000至5000亿元的产业群,10个1000亿元级产业群。明年高端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装备制造业比重达到20%,高新技术企业超过800家、产值超过工业总产值的55%。其中在新兴产业方面:加快推进新松机器人智慧园、浑南中国智谷、中德装备园东方机器人谷“创新特区”建设,设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发展IC装备、半导体薄膜设备产业化基地。

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沈阳片区“1+3”产业政策

——制定了首批重点发展产业目录,共六大类70项。同时发布促进先进制造业、金融服务业、融资租赁业发展的三项产业政策。其中:先进制造业政策14项,主要涉及三方面内容。奖励类。对先进制造业企业的设立、高端智能装备首台(套)突破项目和示范应用项目、拥有填补国内空白、国际领先技术的企业、产业链上下游关键配套项目、设立创新中心等各类研发机构、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等方面,分别给予相应的奖励,额度50-1000万元不等。补贴类。对利用银行贷款的先进制造业项目给予贴息补助,对企业重点技术创新成果、企业科研成果转化、高管个人工资性收入形成的地方本级财力,分别给予相应的补贴,额度100-500万元不等。其它类。设立10亿元鼓励类产业投资引导基金,通过与社会资本合作的市场化形式吸引各类社会资本投资鼓励类产业。鼓励国资国企装备制造类企业在本片区进行债转股、混合所有制经营试点,采取“一企一策”进行扶持 。

责任编辑;郝杰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