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丽
医保、养老等社保基金,被认为是百姓的“救命钱”“养命钱”,却不时有人采取欺诈、伪造材料等非法手段骗保、套保,损害广大参保人的切身利益。
管好百姓的“养命钱”,我省正积极推进“互联网+监督”的监管模式,充分利用大数据的处理应用、挖掘分析推动对社保基金的精准监管,今年以来全省已追回基金近千万元。
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2014年社保欺诈入刑,依据我省相关法律规定,骗保7000元以上将面临刑事处罚。截至目前,我省已有3起社保欺诈案件移送公安机关。
案件
死者家属冒领养老金逾23万元
企业退休人员杨某,2009年11月去世。其妻子及家人故意隐瞒不报,致社保机构自2009年11月杨某去世后仍向其发放养老金,涉及金额234370.36元。
案件被发现后,省社保局于2016年9月停发了杨某的养老金,并迅速开展冒领养老金金额的核实和费用追缴工作。经查阅历年养老金发放、调整和取暖费发放等资料,发现杨某家属等人冒领养老金81个月,涉及金额234370.36元。
杨某家属涉嫌骗取养老金事实清楚,且性质恶劣、数额巨大,符合社会保险欺诈案件移送条件。此案件我省公安部门已立案调查。
据悉,2016年至今,我省各级人社部门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社保欺诈案件3起,相关涉案人将面临刑事处罚。
警示
骗保超7000元将面临刑事处罚
有人认为,社保欺诈行为不是触犯《刑法》的大事,最多纠正并罚款了事。事实上,只要实施了骗取的行为,金额超过7000元将面临刑事处罚。
我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解释》的公告,明确了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金或者其他社会保障待遇的,属于《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诈骗公私财物行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这意味着,骗取社会保险金等行为正式“入罪”,司法机关将可以据此追究违法者的刑事责任。
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认定涉嫌骗取社保基金罪“数额较大”的具体标准,根据国家和我省相关规定的标准执行。具体为:诈骗社会保险基金且数额在7000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诈骗社会保险基金且数额在7万元以上的为“数额巨大”。
简单算一笔账,如果你每月的养老金是2500元,重复领取或冒领超3个月,就可能面临刑事处罚。
监管
全省半年追回社保基金近千万元
管好百姓的“养命钱”,2017年我省积极推进“互联网+监督”的监管模式,充分利用大数据的处理应用、挖掘分析推动对社保基金的精准监管。
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发挥大数据分析监测功能,提高专项检查效率,在省人社厅基金监督机构率先开通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监督查询客户端,实现对全省数据的实时动态检测。
充分发挥防范和查处社会保险欺诈联席会议制度机制功能,省人社厅与公安厅密切协作,调取人员生存信息350余万条,通过入村入户重点核查,有效解决了信息数据异常、死亡冒领等问题。
引入定量评价分析方法,以电子对账单数据异常、待遇支出金额较大、待遇领取人与应缴费人数之比较高及现金收缴保费等原则对省直查的8个设区市20个县(市、区)上报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掌握了被检查对象的大量有效疑点信息。
检查中以疑点为重点,发现问题紧追不放,追根溯源,截至目前,全省已收回基金近千万元。
深挖
大数据精准监管守护百姓“养命钱”
大数据如何实现对社保基金的精准监管呢?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正大力推进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智能监管平台建设,开展社保各险种之间的数据比对,以及与就业、公安、税务等方面的数据关联分析,通过大数据,动态掌握参保人员的生活生产轨迹信息,及时动态掌握参保人员的身份信息和生存信息,将一个个原本割裂的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建立逻辑联系,从中挖掘疑点数据,提高监督检查工作效能。
具体来说,我省一方面与公安部门协作,定期将我省居民的全部死亡人员数据引入监管平台系统,形成死亡冒领基础数据,为查处各险种欺诈骗保行为提供数据支持;一方面与社会保障卡卡库结合,对历史重要数据开展质量清洗,构建了完整的数据质量检测体系,提升数据质量。
今年,我省通过智能监管平台发现某县1421人冒领养老金,挽回基金损失280万元。
记者还了解到,截至目前,我省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智能监管平台建设,已完成了死亡后继续领取养老金监控、重复领取养老金监控、因病提前退休监控等20余个场景。通过社保各险种之间的数据比对,对重复领取待遇、死亡冒领养老金、违规提前退休等问题进行有效监督,对社保基金欺诈违法行为及时预警,初步实现了基金监管智能化。
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正通过加强“互联网+监管”建设,将事后监督向事前预警、事中监控转变,逐步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监督运行机制,构建公安、地税、工商等行政部门的数据共享机制,将社保基金监管全面引入“互联网+”时代。
该负责人还特别提醒说,大数据就像给社保基金监管安了一双智慧的眼睛,死亡冒领养老金、重复领取待遇等社保欺诈行为将无处遁形,相关人员莫要心存侥幸,应及时申报相关情况,一旦被发现社保欺诈,金额超过7000元将面临刑事处罚。
责任编辑:郝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