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 > 网播京津冀 > 正文

北京:今夏降水预计偏多一至两成

来源: 北京晨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北京昨天起正式入汛,局地性强对流天气、暴雨、雷电和风雹灾害将更频繁地登上天气舞台。昨天,北京市防汛办、市气象局、市住建委、市排水集团等单位联合召开2017年北京市防汛工作新闻通报会。

北京市防汛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去年“7·20”暴雨之后排查出来的全市48处重点道路积水点中,目前已有19处积水点改造完毕,在汛期里能发挥防汛作用,其中包括红莲南里铁路桥下、东坝中路等。尚未完成改造的积水点也在推进治理,在今年汛期中将采取应急措施,比如增加移动抢险单元、加派防汛力量。

雨多不多? 预测6至8月降水量比常年偏多

北京市气象台台长季崇萍介绍,据国家气候中心组织的全国汛期气候预测会商,今年6至8月全国降水呈“北少南多”形势,华北地区降水量总体上比常年同期偏少。但是,预计北京地区6至8月降水量为410至450毫米,较常年偏多1至2成;平均气温为25至26℃,高于常年同期(24.5℃),高温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

季崇萍回顾了北京自今年以来的降水和气温情况。今年截至6月1日8时,全市平均降水量为48.6毫米,比去年同期的60毫米偏少19%,比常年同期的80.9毫米偏少40%,最长连续无降水时段为3月25日至5月3日,历时40天。这段时间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1.8℃。其中4月平均气温16℃,明显偏高,与1994年持平,同为1951年以来同期最高。5月平均气温21.9℃,也是明显偏高,比常年同期偏高2.2℃,为1951年以来同期第二高。

排水能力升级了吗? 600个雨水箅子试点装垃圾筐

往年一场大雨,常常是被风吹落的树叶堵住了雨水箅子,树叶虽小,造成的积水后果却大。北京排水集团防汛常务副指挥张建新介绍,排水集团正在加紧雨水箅子改造,缓解垃圾、树叶堵塞雨水箅子的问题。排水集团运营的25.9万个雨水箅子,总体计划改造74715个,目前已完成25736个雨水箅子改造,今年内将累计实现52008个雨水箅子改造,占所需改造的70%,剩余的将于明年全部完成。

“今年我们还在朝阳路、工体北路等容易发生树叶堵住雨水箅子的路段,试点安装新型雨水箅子垃圾筐。”张建新介绍。一场暴雨来袭时,树叶被雨水打落流入雨水箅子,非常容易堵住排水口,在雨水箅子中安装一个拦截筐,既可以收集树叶,也不妨碍雨水流入。这个“新发明”今年汛期里计划试点安装600个。

今年汛期,负责本市城区防汛抢险的排水集团85座泵站总抽升能力将达到每小时72.3万立方米,调蓄池蓄水能力达到20万立方米。今年,排水集团还将采购一台抽升能力5000立方米/小时的大型排水抢险车和一台机器人排水车,以应对积水较深或不适合人工作业的排水抢险现场。中小抢险单元从现场备勤点到达积水点的速度将提高1倍,时间缩短至15-30分钟。

■新闻链接

记者探访防汛工程

昨天是入汛第一日,今年防汛“大考”启幕。北京晨报记者探访了京城两处正在建设的防汛工程,看看今夏一旦暴雨来临,将有怎样的防汛“利器”防止积水成灾。

第一站:京港澳高速南岗洼 “十八般武器”守护南岗洼

京港澳高速公路南岗洼段是2012年“7·21”特大暴雨中磨灭不去的一个“地标”。从“南岗洼”这个地名就可以看出,这里是一个积水成洼的低地势。五年过去了,这里的防汛排涝工程有了怎样的进展?

沿京港澳高速自蟒牛河西侧至佃起河开挖2.2公里的排水明沟,让外来客水从此排走;在京港澳北侧新建3.3万方的调蓄水池,让客水在此“存身”;按照百年一遇洪水位将蟒牛河的右堤加高0.5米,防止河水溢满;在高速两侧加高1.2公里长的挡水墙,不让水翻过京港澳进入道路;改造南岗洼雨水泵站,让道路排水更顺畅……记者在南岗洼现场看到,为了“守护”这一片低洼地带的安全和交通顺畅,防汛排涝工程可谓使出了打通排水出路、拦截客水、雨水存蓄等“十八般武器”。“蓄水池已修建完成,挡墙和边沟正在建设。所有工程完成后,当出现百年一遇暴雨时,京港澳下凹桥区将实现不积水。”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市政规划所工程师张义告诉记者。

第二站:大红门立交桥 蜂巢状调蓄池可收集万余方雨水

在南四环大红门立交桥东南侧的地底里,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防汛工程——容积11233立方米的新建调蓄池。当暴雨来袭时,雨水将进入这个可容纳万余方水的池子里存蓄。初期雨水很脏,将会排放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后面干净一些的雨水存蓄后,慢慢排放到河道中。新建调蓄池和2002年建成的永南泵站一起,将实现大红门地区遭遇十年一遇的暴雨时,不致出现积水成灾。

值得一提的是,调蓄池采用暗挖施工,共由30个“导洞”组成,像蜜蜂的蜂巢。记者走进地底下,来到了调蓄池最接近地面的那一层“导洞”,数个黑漆漆的洞口一字排开,未来将接纳雨水的灌入。“30个小洞排列在一起,人在里头可以行走,就像地底大洞里有一个蜂巢状的蓄水池。”北京排水集团管网部部长梁毅形容说。

北京晨报记者 王海亮

责任编辑:郝杰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