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十三五”健康产业产值将翻一番
倾力打造国内一流健康产业名城
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全生命周期、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健康产业体系。全市规模以上健康产业产值比2015年翻一番,产业总规模超过2000亿元。同时全面提升健康制造及健康服务水平,将我市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健康产业名城。
日前,市政府正式印发了《健康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对我市健康制造业下一步发展作出明确部署。
生物医药产业瞄准高端
生物医药是我市重点支柱产业之一。《规划》提出,依托华药、石药、四药、常山生化等重点医药企业,加快发展抗体、疫苗、基因工程蛋白及多肽药物等生物药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强特色原料药、化学新药和通用化学药新产品开发,进一步提高制剂生产水平。集中力量引进一批高端制剂生产加工项目,努力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端制剂企业聚集地。鼓励企业与国内外研发机构、高等院校开展多种形式产学研合作,引进一批医药产业高端人才,全面提升生物医药产业层次和市场竞争力。到2020年,生物医药增加值力争达到260亿元。
中医药是我市健康产业一大特色和优势。《规划》提出,依托神威、以岭等大型现代中药企业,着力打造有效成分提取和纯化-复合药物-新型中药制剂现代中药产品链,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中药优势产品。加强道地药材精深加工,推进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和纯化技术的产业化应用。重点针对治疗肿瘤、心脑血管病、代谢性疾病、肝病、病毒性感冒、妇科慢性疾病及胃肠道疾病,开发一批新剂型。针对现代社会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和老年病,研究开发一批疗效确切、附加值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抗病毒、抗菌和增强免疫力的新型复方新药并实现产业化。
医疗器械产业特色化发展
医疗器械是满足群众健康需求的重要方面。“十三五”期间,我市将重点发展医用液压车、手术对接车等手术医疗设备和腰椎牵引机、蒸汽康复床等临床康复医疗设备,培育理疗康复设备制造产业。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积极开发新型器械和设备。适应我国老龄化加速的人口发展趋势,引导企业向可穿戴医疗设备、家庭医疗器械及助老用品等领域发展,研发颈椎腰椎牵引康复设备、电疗和磁疗及光疗仪器、熏蒸康复设备、神经康复功能评定系统等产品和技术,满足居民大健康需求。不断完善医疗器械产业链,增加产品品种,扩大产业规模,提升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水平。到2020年,医疗器械工业主营收入力争达到30亿元。
保健品产业打造品牌优势
《规划》提出,加快发展新型保健食品。围绕健脑益智、免疫调节、抗衰老、排毒养颜、减肥等健康功能需求,重点推动研发和生产优质蛋白食品、膳食纤维食品、新功能保健食品。依托石药等生物医药企业,研发生产以维生素C、维生素E等为主的维生素类系列保健品,加快推进石药栾城保健品生产基地项目建设。依托君乐宝乳业、三元食品等食品生产企业,研发生产以大豆分离蛋白和天然植物为原料的牛磺酸、精氨酸、谷氨酸等氨基酸保健品,积极延伸有机酸配方膳食食品,加大新型保健品研发力度。发挥中医药产业优势,重点发展中药保健食品、中药保健饮品等中药保健产品。到2020年,保健品行业产值达到10亿元。
培育保健用品生产知名品牌。推动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加快家用治疗仪、家用检测器械、家庭保健器械、家用护理康复器以及老年人、残疾人专用保健用品和康复辅助器具的研发和生产,丰富助老产品品种。加快发展智能手环、智能血氧仪等可穿戴医疗设备,开发针对慢性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病患群体的专用健康监测移动医疗设备。鼓励保健用品生产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新兴领域形成品牌优势。
生态环保产业实现集群化
当前,环境保护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十三五”期间,我市将以“天蓝、地绿、山清、水秀”为目标,积极应对雾霾污染、土壤污染、水体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有效改善环境质量。大力发展以环保技术及设备研发、环境质量检测、环保技术及设备展示、环保整体解决方案服务为方向的生态环境产业集群,将环保产业培育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环保投入,强化西部生态功能区建设,实施水污染防护,大力整治农业面源污染。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到2020年,将高新区高端环保产业园建设成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处理等技术和设备产业化的龙头园区。
健康家居产业打好“绿色”牌
健康家居是近年来兴起的消费热点领域。《规划》要求,加快推进省会家具、装饰装修业提升发展,以健康、生态理念打造相关健康家居产业,营造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健康的整体家居环境。加大对传统建材产业的改造提升力度,重点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等新型绿色建材。依托常山纺织等企业,重点研发绿色环保型床上用品、新纤维材料和防护、阻燃、防辐射等特种家用纺织品。依托石家庄格力电器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智能空调、空气净化器、纯水机等时尚健康智能家电。依托先河环保、河北益生环保等企业,联合京津科研机构,共同研发生产家庭、办公室等建筑空气净化系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