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承德电(记者陈宝云)在许多农村甚至城市的街巷上空和房前屋后,杂乱无章的电线,如蜘蛛网一般,不仅影响美观,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4月12日,记者在承德市营子区喇嘛沟村却看到,抬头是彩色的电线,昔日的“蜘蛛网”全部钻进了管子里。
石永奎是喇嘛沟村的一位养羊大户,十多年来,他时常要为圈里100多只羊的吃喝发愁。“以前村里线路乱七八糟,电压很不稳,如果赶上用电高峰,一开铡草机马上就会跳闸。”石永奎说,去年11月份开始,电力部门开始对村里的供电设施进行改造。“以前村里电线乱得像‘蜘蛛网’,改造后,从电杆上到家里的电线全都装进了管子里,电杆上的红绿黄三色导线就像彩虹一样,看着心里都敞亮。现在只要一合电闸,粉碎机、铡草机就嗡嗡转起来了,随时都能加工饲料,再也没有跳过闸。”
记者在喇嘛沟村的街巷里看到,除了墙上整齐排列,如同工艺品的电线管,村里的电线杆也大有文章。“以前的电线杆经常要安装拉线,为了避免拉线挤占空间,对村民构成安全隐患,我们首次选择了高应力杆,这种线杆基本上不需要一根拉线。”承德供电营子客户服务分中心主任陈建向记者介绍。
另外,记者在该村一处开闭站里看到,大到机柜,小到一根电线,都有自己的固定位置和“身份证”。而室外的电缆沟,高约1.4米,电缆被整齐挂在沟壁上。(如图)“沟道内加装了电缆运行状态、自动排水、气体质量监测、智能井盖‘四大’监控系统,进一步提高了电缆运行的可靠性。”运检人员杜永祥说,从头顶的彩色电线,到地下的电缆沟,都是配网标准化建设的成果。
陈建说,按照标准化改造的要求,所有供电设施都能满足未来30年社会发展的需要。“比如,农村变压器都从50千伏全部变成了400千伏。这样不仅可以满足村民用电安全稳定,还可以为农民发展光伏发电留足空间,因为变压器容量小,就无法把光伏发出的电输送出去。”
据介绍,喇嘛沟村的配网标准化建设,作为精品示范样本,被业界称为配网建设的“教科书”。他们的做法也有望被移植到张家口冬奥会的建设中。
责任编辑:郝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