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贾晓宏)4月8日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方案实施后,一些到社区医疗机构看病的患者,发现拿到就诊凭证后可以先去看病,等到就诊结束后再缴纳医事服务费。记者从北京市卫计委了解到,这是社区医疗机构在此次医改中推出的便民举措,目前参与“基层先诊疗后结算”的医疗机构共有114家,城六区中,东城、朝阳、丰台、西城所有的卫生服务中心,海淀和石景山区政府举办的卫生服务中心都会启动先诊疗后结算服务模式。
在德胜卫生服务中心,前来就诊的患者一进门就能看到右手边的自助挂号机上写着六个大字:先诊疗,后付费。一位北京医保患者选择了普通门诊,医事服务费为20元。医保定额报销后,自己需要缴纳1元的医事服务费。工作人员告诉他,先不用缴费,等到就诊结束后再缴费就行了。如果此前患者与家庭医生已经签约,还可以直接分诊到签约的家庭医生,找“熟人”来看病。患者就诊结束后,医事服务费会和药费、检查费等一起结算,让患者少跑腿。
先诊疗后付费,会不会出现“跑单”的情况?对此,北京市卫计委主任方来英说,社区是个熟人社会,大爷大妈们不会不交钱就跑了。很多患者都要常年就诊,如果他不缴费,街坊邻居知道了也不好听。社区提供先诊疗后付费的模式,其实是社区医疗机构“主动”提出来的,这说明社区医务工作者对患者是有信心的。J146
责任编辑:郝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