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 > 网播京津冀 > 正文

北京北环环隧明年启用

来源: 京华时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北环环隧”行车道层设有三条车道。京华时报记者周民摄

升级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通州,在推动“大城市病”治理进程中,如何通过智慧管理,让市民过上便捷高效的通勤生活,显得至关重要。9月21日,记者深入北京首个涵盖城市道路交通与市政职能于一体的地下三层环廊——“北环环隧”一探究竟。据了解,该环廊建设已进入收尾验收,明年将正式启用。     京华时报记者潘珊菊

车道降尘

尾气排放比地面降低90%

北环环隧深埋在通州区北关北街、新华东路、永顺南街、北关中路地下,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商务中心区的地下综合空间。整个隧道位于商务北区,主隧道全长1.5公里。结构总宽16.55米,高12.9米,包含行车道层、设备夹层、综合管廊层。

作为未来城市副中心商务、娱乐、消费的聚集地,在规划开发过程中如何将现有空间进行最大化利用?北京新奥通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许健雄介绍,在城市副中心商务中心区的规划过程中,推出了北京首个涵盖城市道路交通与市政职能于一体的地下三层环廊,即“北环环隧”,它可实现地下交通、建筑空间、综合管廊系统的有机结合,通行车辆被引入地下,实现人车分流,净化地面交通,为市民增添地面绿色出行环境。

为了追求绿色环保,工程设计对环隧地下行车道里排出的汽车尾气进行PM2.5降尘措施,基本从环隧内排出来的尾气会比地面车辆排出的尾气降低90%。

同时,在海绵城市方面,结合园区地势低洼、雨季降雨量较大的特点开展了专项设计工作,基本能保证当出现100年一遇的日降雨量时,雨水不进入地铁及地下商业建筑室内,同时利用智能型自控系统优先使用收集的雨水来进行绿化灌溉,平均年雨水综合利用率可达93%。

节约空间

三层立体车库国庆节后开放

据了解,在这次商务中心区规划中,地下空间面积约210万平方米,将综合服务中心,集智能停车、垃圾处理、监控指挥等多功能于一体,促进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

在综合服务中心,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有效解决“停车难”问题,打造智能停车系统采取前进出入库方法,市民只需把车停到门口,立即由智能科技将车边停边旋转到停车位,实现快捷停车。

“市民停完车后可以从四个口出来,可大大节约地下空间,原来一个车位现在分为三层,至少可以停放三辆车。”许健雄说。环隧停车库和其他立体停车库最大的区别在于速度快,最快半分钟内取车,最慢也不会超过一分半钟,车辆平均取车57秒,超出其他立体停车位两三倍的速度。

目前这里总共有220个车位,共有三层停车架,其中三分之二是家用轿车车位。在整个立体停车库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商务中心区使用大型商务车频率比较高,因此在架子底层专门设置SUV和MPV停车位,占三分之一。据透露,该智能停车场将在“十一”假期后投入使用。

废物回收

垃圾真空回收杜绝二次污染

地下环廊另一个先进之处,是未来这里不会出现任何裸露的垃圾回收设施。据介绍,这里已建成国内首条区域真空垃圾回收舱,以每小时70至80公里的速度吸入垃圾输送至管网,完全的自动化操作保证了垃圾从收集、运输到处理的完全封闭,杜绝二次污染,让商务中心区“告别”垃圾箱。

“未来环隧所服务的区域将不会出现垃圾桶、垃圾车、垃圾箱。整个区域环境将做一个提升,为了体现绿色城市标准,垃圾收集分离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废气,将统一经过除尘除臭处理才会排放到大气中。”许健雄说。

新奥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城市的“里子”到城市的“外貌”,从地下空间,到地面路网,再到地上景观,将智慧城市融为一体,这个区域的建设可以给未来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行政中心和文化旅游中心提供一个很好的借鉴。

责任编辑:郝杰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