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石家庄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雨,大家都感叹了一下看海模式。不要忘了,还有一群可爱值得我们尊敬的人用自己的双手在为这座城市做着贡献。这是一名环卫工人跪在地上用手清理排水口。(河北日报)
7月14日,省会突降暴雨让许多市民猝不及防。
14日的一场强降雨,城市道路整体通畅,但也有部分路段出现“看海”的画面。主汛期以来,省会降雨不断,这也考验着城市排水系统的通畅性。暴雨来袭,我们的城市如何应对?为什么遇到暴雨城区道路就会有积水?多年积水路段如何改观?
昨日上午,在石家庄市城管委排水处的监控大厅,由石家庄市委外宣局等部门联合推出的“民生热点面对面”活动中,石家庄市城管委排水处的相关负责人、专家与市民代表面对面,解答了市民关心的积水、雨水利用等焦点问题。而对于解决城市内涝的根本问题,省会将结合建设海绵城市的契机,打造排水规划的大格局。其中,省会力争5年完成排水管网的雨污分流,并将规划建设7条明渠,为城区防汛提供有力保障。
文/本报记者 李春炜 任学光 图/本报记者 赵杰 陈建宇
为何一遇大雨 总有路段积水?
有市民表示,最近如果遇到大雨,总会有路段出现积水。随着降雨的减弱,道路积水才缓慢排出,道路恢复正常。
对此,石家庄市城管委排水专家康利君表示,石家庄市属大陆性气候,夏季酷热多雨,全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六月至九月。在汛期内降水频繁,局地性暴雨时有发生,且突发性强、来势猛、速度快、降水时间集中,可预报时效短。而石家庄市地形西高东低,处于太行山迎风坡暴雨高值区。
经过多年建设,目前我市中心城区排水管道总长2256公里,其中雨水管道1303公里,污水管道865公里,合流管道88公里,雨污水泵站48座,为城区防汛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但作为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京广铁路及石德、石太铁路十字交叉穿越市区,将市区南北、东西割裂开来。排水系统受此影响,大部分南北向的街道雨水管道无法实现贯通。即使北部区域已进行雨污分流,但过铁路时又合在一起变为合流管道通过。“这就造成了积水、卡脖、断头问题。”他举例说,如泰华街下穿石太铁路往南排放,目前只有一道DN1000mm合流管,形成卡脖,阻碍了雨水的排放,造成上述区域雨后大面积积水。
而在城市排水出路方面,也存在排水出路不能满足城区发展需要的问题。目前,主城区排水主要依靠总退水渠、五支渠、东二环南延管道,三条出路已不能满足城市排水需要,急需开辟新的排水出路。同时,主城区民心河作为泄洪的唯一渠道,兼具景观功能,一般降雨时,两侧雨水闸门不开启,主要靠渠道两侧的污水干管排放雨水。
在城区排水管网方面,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二环以内已逐步形成了雨、污水的排放体系,但二环与三环之间的排水管网还未完善,同时,主城区排水设施建设的标准较低,个别主干排水体系还未建成,加之城区建成区面积的不断扩大,汇水面积大量增加,现有污水干管过水断面小,排水能力有限,易造成低洼地区大量积水。
如何防止雨中井盖“吃人”?
在现场,也有市民提出,汛期时,井盖容易被井内外溢的雨水顶开冲走,以往也曾出现过“咬人”“吃人”事件。对此,不少市民关注:主汛期到来,我们的城市井盖安全吗?
对此,石家庄市排水管理处维护科科长李元元介绍,石家庄市排水管理处管辖的收检井共有八万多个,其中有一半都采用了三防井盖或六防井盖。所谓三方井盖就是在井盖内壁有三个弹簧壁,起的作用就是在井壁底下形成卡扣,同时,井圈是内嵌式的,井盖和井圈之间有一个连接轴,有个连接就更不容易被偷走或冲走。而六防井盖跟三防井盖最上边的井盖一样,而且,在三防井盖下加了一个子盖,等于又上了一个保险绳。
同时,她介绍说,为了使三防井盖能够像六防井盖一样做到双重保险,今年汛期之前,排水部门在下游管径大,埋深较深的地段,还安装了1200套防坠网,包括裕翔街、槐安路、平安大街等。
此外,她表示,除了加强井盖上的安全,他们还在体育大街槐安路口、塔南路翟营大街口等街道安装了水位监测仪25个。
雨水除了排走 还能收为己用吗?
还有市民表示,现代城市建设和管理已经很先进了,大雨来袭时,排水也较前几年更加顺畅了,但雨水除了排走,还能收为己用吗?
对此,康利君介绍说,目前,石家庄正在计划制定“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规划。而且,近年来,石家庄在这方面也做了不少探索和努力。在城市的一些地方,都能看到“海绵城市”建设思路的影子。
他介绍说,所谓海绵城市,就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他说,这样不仅能缓解城市内涝,还能及时补充地下水资源,实现“渗、滞、蓄、净、用、排”六位一体的综合排水。
解决城市内涝,出路在哪儿?
不少市民也有疑问,面对城市内涝难点和问题,石家庄要想解决城市内涝,出路在哪儿呢?多年积水路段该如何改观?
对此,与会专家表示,近两年,省会围绕发展定位和长远规划,利用地铁修建、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城中村改造等大型工程建设的良好机遇,对排水管网进行了大规模提标与改造,下一步,需要的是在规划的指引下,结合建设海绵城市的契机,将排水规划大格局落到实处。
根据石家庄市排水设施、内河水系、退水出路等现状,结合现有专项规划,在恢复四支渠、小清河的基础上,新建六条(高速公路西明渠、南石明渠、东部退水明渠、产业区东明渠、滹沱河雨水分区明渠2条)大型行泄通道,以提升东部及西北部雨水退水能力。
据石家庄市城管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在上述7条明渠中,进展较快的是四支渠和东部退水明渠。其中,四支渠建成后,将解决从西北三环一直到槐安西路、裕西公园以西广大区域的排水的问题,“这个区域的排水现在是进入西二环,路途遥远,四支渠建成后将把雨水排入西部环城水系,彻底解决这个区域的雨水排放问题。”东部退水明渠的建设,则给高新区雨水排放找到了出路。
同时,在市区排水管网建设方面,省会将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排水管网的雨污分流任务,分批对主城区排水管网中的合流管道以及腐蚀严重的老旧管道进行改造。
其中,按照新版《石家庄市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市区新建雨水主干管按照5年一遇的标准建设,次要地区按照3年一遇的标准建设,内涝防治标准为50年一遇,重点包括联盟路、泰华街等道路,老火车站周边,红旗大街南二环区域,中山路沿线等。同时,因标准低,抽排不及时的泵站也要进行相应的进出水管道、机泵的提标。
此外,省会还将要逐步完善空白区域管网建设,建立功能强大的排水信息化管理系统等。
同时,专家还建议,排水设施建设应像供水、热力、电力建设时也统一归口,统一安排排水管网建设计划,这样可以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全程监管、全程验收,避免卡脖、断头、下游排水无出路类似问题的发生,以确保排水管网的完整性。
责任编辑:郝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