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时报讯(记者卫张宁)前天下午,记者在昌平区推进双创工作情况通报会上获悉,继去年11月打造全国首家创业创新社区——回龙观双创社区后,昌平区打造的另一双创社区——天通苑双创社区也将于今年投入运营,通过推进双创工作,昌平为“唤醒”两大“睡城”注入新的活力。
腾讯众创空间二期7月开放
昌平区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11月,昌平区整合农村集体产业用房资源,打造了全国首家创业创新社区——回龙观双创社区,并以此为样板在全区推广建设方式、服务模式和运作形式,提炼出“回+”双创社区这一特色品牌。这已成为昌平区双创工作的典型标志和特有符号。
该社区规划空间规模75万平方米,目前已建成15万平方米,入驻了腾讯众创空间(北京)、优客工场等一批标志性众创空间和创新型孵化器,团中央中国青年创业社区及车库咖啡等多家知名机构也已达成入驻意向。
其中,腾讯众创空间(北京)不仅是“回+”双创社区的标志性项目,也是国内单体面积最大的众创空间。项目一期已入驻团队48个,入驻率100%,总融资额度约1.6亿,估值约17.7亿。项目二期将于7月开放,能满足5000人的创新创业需求。
居民李志刚在这里住了十多年,在得知众创空间这一项目后,放弃了城里的工作,在众创空间开启了创业之旅。李志刚说,“每天省去两三个小时在路上奔波的时间,感觉生活质量都提高了”。
引入教育、医疗等方面资源
除回龙观双创社区外,昌平区还在打造“回+”双创社区的另一标志性项目,即宅创部落众创空间。该项目位于天通苑地区,规划空间规模约20万平方米。其中,联合办公5万平方米、青年创业公寓和中高端人才公寓5万平方米、创新体验式商业中心10万平方米,计划年底前基本投入运营。
为了让创新创业人员更好地在双创社区安家立业,昌平区在教育、医疗等方面也做足功课。除已经引入的首师大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北京育翔小学回龙观学校等10所名校,积水潭医院、北大国际医院、京都儿童医院等5所医院外,“十三五”期间,回龙观还将引入北大人民医院北院区。天通苑东侧的未来科技城,则将引入清华长庚医院等三级医院。
加快构建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昌平区委常委、副区长苏贵光表示,整合回龙观、天通苑等大型社区里的农民劳动力产业安置用房,用于建设“回+”双创社区,不仅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收益,对壮大集体经济、防止低端产业进入也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还解决了回龙观、天通苑两大“睡城”长期存在的职住不平衡、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等问题,为“唤醒”该区域注入了新活力。
在建设“回+”双创社区的同时,昌平区正在加快构建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到2018年,要如期建成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样板。全区企业拥有授权专利数达7500件以上,小微企业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6亿元;新登记注册中小微企业1.5万户,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000家;新增城镇就业人数达到6万人以上。到2020年,将培育一批科技小巨人、“独角兽”企业,科技进步贡献率70%左右,双创空间面积达400万平方米以上。
责任编辑:白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