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夏福玉 记者李建成)近日,承德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推行低保线与扶贫线“两线合一”,发挥低保政策兜底脱贫的作用,将农村低保标准由2295元提高至2800元,将使23.8万人从中受益。
根据相关规定,该市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同步提高、确保“两线合一”的工作机制,提高农村低保标准。提标后,该市农村低保的月补差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元。同时,适应扶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将持续提高保障标准,并鼓励经济条件较好的县区,低保标准高于扶贫标准。
为保障工作顺利进行,该市将严格低保申请受理范围。将靠父母或其他亲属供养并提出申请的成年重度残疾人纳入低保范围;以户为单位将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纳入低保范围,对法定赡养义务人有赡养能力的老年人原则上不纳入低保;对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的“三无人员”,按照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额补助;对有一定收入的低保家庭,据实核算家庭成员年人均收入,并按照人数足额进行补差;对于家庭收入来源不固定、成员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条件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原则上退出低保范围。
据悉,该市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实行政策性兜底脱贫,确保到2020年,全市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村贫困人口16.7万人全部实现脱贫。
责任编辑:白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