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红柳绿,春意盎然。被一团团新绿簇拥着,4月的沙岗子村显得生机勃勃。
天一转暖,村头的村民活动中心愈发热闹,从棋牌室到健身室,从餐饮区到电脑区,村民一拨接着一拨。“从早到晚,进进出出都是人。”活动中心主任陈利颖边带着记者参观,边快人快语地作介绍。
沙岗子村原本是大连市甘井子区下辖的一个普通村子,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过去的小山村如今已变身为高楼林立、配套齐全的现代化居民社区。
因为气候宜人、风景优美、房价相对便宜,最近几年,沙岗子村吸引不少外地人到这里买房、落户。据统计,目前沙岗子村有常住人口4000多人,流动人口占到人口总数的1/3。
66岁的董广富就是流动人口中的一位。这位走南闯北几十年的吉林人一直在为自己寻找着养老地点。挑来选去,他最终选择了沙岗子村。“落户这里还有一个原因,因为这里有‘大巴车’。”董广富说。
董广富口中的“大巴车”全称叫“新居民·一家人大巴车”,是沙岗子村活动中心一个形象化的称呼。“村里的外来人口多,怎样让流动人口尽快融入,和当地人和谐相处,我们想出了利用活动中心、建设‘大巴车’这个点子。”陈利颖说。
经过一番改造,“大巴车”对活动中心的10间活动室重新定位:春苗学堂,是村里的孩子们业余时间学特长的地方;健体中心,是村民们打太极拳、舞太极剑的地方;E度空间,是上网学习的地方……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本地人与外地人其乐融融,变成了一家人。
“来来来,看看我写的小说。”在“E度空间”,几台电脑一字排开,董广富热情地邀请记者坐下来,麻利地打开了其中一台。
定居沙岗子村之前,董广富是“电脑盲”,别说上网,连打字都不会。在“大巴车”,他不仅跟着老师学会了打字,而且还写起了小说。
现在,他的长篇小说已经有了电子版本,因为点击量与阅读量一直居前,现在他的小说已经有了稿费。“这件衣服就是写小说赚来的。”扯着身上的衣服,董广富笑逐颜开。
沙岗子村的“新居民·一家人大巴车”是我省推进流动人口融合融入的一个缩影。记者了解到,为了流动人口尽快融入,我省已于2013年启动了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目前,流动人口在我省都可以享受到和本地人一样的1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1项基本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责任编辑:白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