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通讯员王晓明 记者刘剑英)邯郸市峰峰矿区实施人才振兴计划,以人才发展促创新,以科技进步促提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完善人才发展政策机制。针对人才引进机制不畅、人才断档等问题,该区出台人才振兴计划、加强引才育才工作的意见,明确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和举措。2014年以来,采取公开招考、招聘、选聘等办法,仅行政事业单位就引进人才312人,其中硕士以上研究生和国家重点院校本科毕业生158人。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专题研究奖励政策和具体待遇,先后引进了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郭桦、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王国兴、中科院“百人计划”专家孙志刚等领衔的人才团队。以这些人才团队为依托,鑫宝新材料、欣博催化剂、亚鼎新材料等项目先后落地投产,成为该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支撑项目。
实施县域特色人才项目。陶瓷产业在峰峰矿区薪火相传,磁州窑烧制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该区一大文化资源优势。根据这一特色产业优势,实施磁州窑传统技艺人才培养工程特色人才项目。采取“走出去”方式,2015年举行磁州窑进大学校园活动,先后走进中国人民大学和华北电力大学,扩大了磁州窑的知名度,增强了对相关人才的吸引力。采取“请进来”的方式,承办了第六届中国美术陶瓷技艺大赛和第三届河北省陶瓷艺术技艺大赛。采取“传帮带”方式,完善规范大师工作室建设,利用已有的4家大师工作室平台,保证青年陶艺技师人才跟国家级大师的交流和学习固定化、长期化。目前,该区拥有国家、省级陶艺大师18人,从事磁州窑文化艺术制作的企业发展到100余家,磁州窑文化产业集聚区连续两年入选省十大文化产业聚集区。
打造人才发展平台。为给企业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该区成立了峰峰矿区产业发展研究院、峰峰矿区新材料研究院等5家研究院,聘请郭桦、毛中吾等业内知名专家担任院长,提供办公和生活用房等硬件设施,每年每个研究院拨付经费10万元,负责相关产业政策研究、技术项目引进、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等,为经济建设领航引路。同时,广泛建立企业研发机构,对科技含量高、研发团队过硬的企业在资金政策上予以倾斜。目前该区70余家企业建立了研发机构,2家通过省级工程技术中心验收。强化企业与高校及科研部门合作,众怡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中国林科院合作建立了万亩榛子园,成为全省绿色转型发展的典型;新东方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与北京科技大学合作设立了院士工作站和实验教学基地,华瑞铸管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合作建立了先进制造技术联合研究中心。通过人才发展平台建设,该区为企业引进和培养了一批实用人才,已解决技术难题200余个,产生经济效益5000余万元。
责任编辑:白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