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宋柏松 通讯员王辉、穆美玲、孟翠霞)卢龙县创新美丽乡村建设理念,放大乡村资源优势,激活乡村活力,探索环境卫生、公共设施等管护的长效机制,真正让农村美起来。同时,积极培育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又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农业产业,既美了乡村的“面子”,又富了农业的“里子”。
构建环卫管护长效机制,美了乡村的“面子”。政府购买服务推进环卫运营市场化,采用PPP模式和政府购买服务相结合方式,整合项目资金,投资9700余万元建成了城乡垃圾一体化集中处理工程,将日常环卫保洁由专业公司托管。完善监管体系,促进环卫作业规范化,建立环卫工作标准体系,在县城和农村日常保洁中分别实行二级和四级考核制度,确保检查考评有章可循,结果与公司承包费挂钩;城管部门负责日常监督考核,财政部门严格资金拨付,保证环卫作业质量标准不下降。突出城乡同治,实现环卫城乡一体化,建立了由保洁公司“统一收集、统一清运、集中处理”的城乡垃圾一体化新模式,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农村环境治理的垃圾处理难、运营管理难、标准规范难等问题。
健全农村公共设施管护机制,促进良好村风养成。积极探索和实行农村公共设施新型管理制度,按照“权属清晰、分级管理”和“谁受益、谁所有、谁管理”的原则,分别确认管理责任主体;采取财政补贴一点、村级自筹一点、联系单位帮扶一点的办法保障管护经费,累计投入资金1350万元,在全县270个村开展了农村公共服务项目;组织各村建立《村规民约》,增加规范村民行为、履行村级义务等内容,引导村民自觉管理美丽乡村。全面推进“卢龙好人”推荐评选,建立善行功德榜,用身边人、身边事激发群众当好人、做好事;开展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等道德典型评选活动,引导村民培养好家风,养成好行为,促进乡村和谐。
培育增收致富长效产业,富了农业的“里子”。坚持以产业发展为核心,在完善乡村基础设施的同时,培育发展致富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真正让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流转土地近10万亩,集中力量、整合资源,聚焦甘薯、蔬菜、核桃、酒葡萄、畜牧养殖五大特色主导产业,积极打造“块状产业”格局。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加大扶持力度,培育一批产业链较长、技术水平较高、带动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实现了从卖农产品向卖特色产品、特色品牌转变。每年实施农业产业化标志性项目10个以上,涌现出一批实力雄厚、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领军龙头企业。目前卢龙已拥有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5家,省级龙头企业6家,甘薯产业集群被确认为省级重点产业集群。
责任编辑:白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