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太原11月5日电 为有效防范水害事故,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于近日召开了全省煤矿防治水工作座谈会,特邀省内外专家授课,交流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经验和做法,推广防治水先进理念和适用技术,部署强化水害防治工作措施,提出防治水工作新思路“六个到位”。
据悉,从2010年至今,山西共发生死亡3人以上事故34起,死亡229人,其中水害事故15起,死亡135人,分别占事故总起数、总死亡人数的44.1%、59%。
针对山西在煤矿防治水工作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六个到位”将进一步指导和强化该省的防治水工作。
“思想认识要到位,工作思路要清晰。”要牢固树立“水害事故可防可控可治”、“水患不除、矿无宁日”、“超前预防、区域治理”等理念,将矿井防治水与瓦斯治理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主体责任要到位,基础工作要扎实。”矿长要承担起防治水工作管理的第一责任,总工程师要承担起防治水技术的第一责任,各市、县(区)及各煤矿企业应建立服务于本区域、本企业的专业化队伍;加大资金和装备投入,建立地质信息管理系统,完善强排水系统,建立水文地质信息管理系统。
“综合防治要到位,效果评价要科学。”采用综合技术手段查明水害隐患,提出水文地质分析报告,查明煤矿水害方面隐蔽性致灾因素,受老空水威胁的煤矿要集中开展区域水害隐患普查和论证,做到一矿一个普查论证报告,一矿一张预测图;存在水害隐患的掘进工作面在施工前、回采工作面安装前必须进行防治水安全评价,对老空水、顶板离层水的疏放效果,要采取综合探测手段进行效果验证。
“科技攻关要到位,保障能力要提升。”要健全以煤矿水害防治和效果检验为重点的防治水量化指标体系,探寻老空水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建立老空水探测的综合探查体系,攻克高地应力及高水压条件下深部煤层底板突水机理、断层和陷落柱等导水通道滞后突水机理等技术难题,加强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推广先进的水害防治技术与装备,提升矿井综合防治水害能力。
“应急管理要到位,抢险救援要及时。”煤矿企业要结合实际,制定水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定期进行救灾演练,配备水害事故救援物资和设备,有条件的企业要建立专门的防治水材料和设备库;现场救援指挥时,要给予现场的跟班队长、班组长更多的紧急处置权限,发现矿井有透水征兆时,要立即停止作业,果断撤出人员,水害事故发生后,要按照有关规定立即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事故的情况。
监管监察要到位,责任追究要严格。”严格开展防治水安全监管监察执法,不定期开展“四不两直”暗查暗访,对存在重大隐患的矿井,要坚决责令停产整顿;严格建设项目安全审查和安全许可,对资源整合、技改、新建等煤矿建设项目,水文地质情况不清、矿井及周边老空区积水不明、防治水机构不健全、专业人员配备不足的煤矿,一律不得通过初步设计审查和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一律不得通过安全生产许可。(张婷婷)
责任编辑:崔有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