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 > 环渤海 > 正文

用“金钥匙”全面开启辽宁“振兴之门”(3)

来源: 辽宁日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一场定力担当的“大考验”

按“三严三实”和“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要求,落实“八个带头、八个自觉”,以良好的政治生活和从政环境,把发展的路子走对走实走好

昊隆集团行政部部长郭瑶有个小本本儿,每次县委书记、县长、副书记来企业调研的时间和解决的问题,他都要记下来。随企业从江苏落户至昌图,郭瑶对一个农业县有如此高的工作效率,表示“超出预期”。“不让任何一个问题过夜,他们说到也真做到了。”

落实“四个着力”,辽宁没有停留在嘴上与纸上。从上到下,动起来了。“郭瑶们”的亲身感受,就是佐证。

事业成败,关键在落实;落实好坏,关键在领导。

“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以令率人,不若身先。省委常委会从自身建设抓起,集体承诺“八个带头、八个自觉”,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各级领导班子闻风而动,“指挥部工程”在各地各部门中“全覆盖式”铺展开来,“中枢神经”的凝聚力、战斗力大增,“领头羊”形成了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严从实、敢于担当、廉洁自律的强大磁场。

作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学讲话、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鼓士气、促振兴”大学习大讨论如火如荼,观点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如“盾构机”,将“讲、懂、守”掘进广大党员干部的心灵深处,并正在成为一种文化基因、价值取向和时代风尚。

闻瞽鼓而思良将。选贤任能、知人善任,是“振兴链条”上的关键一环。

“要从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建立约束和激励机制入手,营造健康的从政环境和政治生态。”7月24日召开的中共辽宁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释放出明确信号:让敢于担当、善于担当、体现担当的干部受到尊重、得到重用,让不作为的人没有市场。

随后,有关部门出台《关于坚持正确用人导向着力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的意见》,明确提出20条具体措施,推动正确用人导向立起来、严起来、实起来。省政府出台相关制度,绩效考评主抓不作为、慢作为,给庸政、懒政、怠政明确了范畴,划出了刚性标准。仅今年,就有一大批不作为、不担当、乱作为干部被问责。

围绕《实施意见》和《分解方案》,省委、省政府也将用好督查“利器”,通过明察、暗访、回访等形式及时了解落实情况,以强化问效问责,形成倒逼机制。

新常态下,摒弃“速度情结”、“数字焦虑”,在暂时不佳的经济数据面前保持定力,同样是大担当。

“一切从实际出发,办实事、出实效,对弄虚作假行为决不姑息、严肃查处。”

“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是辽宁各级干部不可逾越的红线,而且是终生的红线!”

中共辽宁省委十一届十次、十一次全会的安排部署斩钉截铁、铿锵有力。而此方面的要求,更是李希、陈求发等主要领导在讲话时、调研中、文章里的“标配”,反复强调、百般叮嘱。

“辽宁的困难和问题非‘一日之寒’,解决起来也不可能是‘一日之功’。急于求成会引发、积累新的矛盾。所以,没有几年的甚至更长时间的卧薪尝胆、艰苦奋斗,这一关很难跨过去。我们只要在守住底线的基础上,保持战略定力、勇于承受阵痛,咬住完善体制机制、推进结构调整、鼓励创新创业、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放松,以钉钉子的精神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才能走对走实走好发展的路子。”省委办公厅一位负责同志说。

一艘乘风破浪的“辽宁舰”

落实“四个着力”,各地各部门不等不靠,齐头并进、亮点频闪,推动全省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积极因素不断积聚

“顶层设计”纲举目张,基层实践好戏连台。

围绕“四个着力”指示要求,按照省委决策部署,各地“零延迟”布局落子。

谈到“大国重器”,沈阳制造是其中之一。工业,是沈阳的骄傲。但新常态下,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担子也最重。

努力在落实“四个着力”上走在全省前列!实干的沈阳人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为什么调?怎么调?往什么方向调?沈阳通过经济状况大调研摸清家底、找准症结。运用“加减乘除”解开发展之问。

加,积极培育和壮大新增长点;减,淘汰落后产能;乘,科技创新“攻一得十”;除,简政主权,释放活力。

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如今的沈阳重工业底色正在“褪去”,“东西南北中”五大产业板块初具规模。

东部汽车和旅游业风生水起;西部装备制造业要在全球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南部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春色满园”;北部农产品加工及电子信息产业新增长点孕育勃发;中部金融、商贸等服务业支撑力量加速集聚。

最新统计数字表明,沈阳市财政税收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运行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大连,浪漫之都。瞄准国际水准和先进城市,推动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当好创新发展先行者、推进改革开放排头兵。这是滨城人对自己的目标与定位。

立足于“稳”,践行于“质”,落实于“增”。大连提出:优化升级传统产业,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都市型现代农业。

创新是振兴的第一驱动,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要素。大连以问题为导向,按照高于同类城市标准制定5个政策文件、22个配套实施细则。一棵“梧桐树”,引来无数“金凤凰”。

改革是活力之源。率先在全省公布权责清单,已知的全国副省级城市中,保留行政职权数量最少,“瘦身”力度最大。所有审批项目悉数进驻市行政服务中心,一个窗口受理、一个印章审,一个流程办结。“清单之外无权力、大厅之外无审批”在大连成为现实。 工业税收、地方级收入,高于全国增速;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两位数增长;第三产业超过工业跃居第一。大连,经历“刮骨疗毒”,已然希望无限。

“对我们来说,良好的营商环境,比优惠政策更重要。”

多位企业负责人的“抱怨”,让鞍山市领导对“要着力完善体制机制”有了更真切、更深刻的体会与思考。

于是,真“简”、真“放”,成了鞍山改革“先手棋”。

优化审批程序,改“串联”为“并联”。项目立项到施工许可证审批时限从203天缩到30左右。

在全省首批进“三台合一”改革试点,43个部门、87部投诉电话从让人记“蒙圈”,变成孩童都能说出来的“12345”。一部热线,受理全城投诉,24小时“不打烊”。

以管办分离、集中交易为主要内容的公共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既放开了市场,又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发生。

改革举措接二连三,“双创”活力空前迸发。今年以来,鞍山市个体工商户同比增长超五成,成为增速最快的市场主体。

落实“四个着力”,各地各部门齐头并进、亮点频闪,强力推动“辽宁舰”破浪前行。

“主要经济指标降幅继续收窄,积极因素不断积聚,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前三季度我省经济运行的一系列表述显示,虽然困难依旧不少、压力仍在加大,但辽宁的改革红利在释放、发展方式在转变、经济结构在调整、新的动力在增强。

正如一位观察人士所说:“辽宁经济形有波动,势仍向好。”

十月的天儿,寒意渐浓。经济的起落,如同四季的轮回,规律使然,不可避免。但是,正如诗人所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责任编辑:乔慧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