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太原10月21日电 据太原海关统计,2015年前3季度,山西省进出口总值671.5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2%。其中:出口376.4亿元,增长6.9%,进口295.1亿元,下降11.4%,贸易顺差81.2亿元。9月份,山西省进出口85亿元,下降20.1%,其中:出口52.5亿元,下降9.8%,进口32.5亿元,下降32.6%,月度进出口环比转降为增,9月进出口环比增长38.6%。
前3季度,全国进出口下降7.9%,降幅继续扩大,山西省进出口总值在全国排名第24位,增速在全国排名第9位。在中部6省中进出口总值和增速的排名分别为第6位和第4位。
主要特点:
一是进出口总值转增为降,出口增速下滑,进口降幅扩大。1-8月山西省进出口保持增长,但增幅逐渐收窄,至9月份,累计进出口转增为降,下降2%。出口增幅由最高48.3%下滑至本期的6.9%,进口降幅持续扩大,下降11.4%。9月份山西省出口环比大增50.4%,达到52.5亿元,进口环比增长22.9%。
二是加工贸易大幅增长,一般贸易降幅继续扩大。前3季度,山西省加工贸易进出口387.2亿元,增长32%,其中出口230.1亿元,增长27.4%,进口157.1亿元,增长39.3%;一般贸易进出口277.7亿元,下降26.3%,其中出口142.4亿元,下降14.7%,进口135.3亿元,下降35.5%;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进出口2.5亿元,下降76.5%。对外承包工程出口货物2.3亿元,下降41.7%;保税区进出境仓储或转口货物进出口1.3亿元,增长8.9倍。全省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发展呈现此消彼长趋势,加工贸易占进出口总值的57.7%,较去年同期的42.8%提高了14.9个百分点,一般贸易占进出口总值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54.9%下降到41.4%。同期,全国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占外贸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1%和54.9%。富士康的手机和太钢的钢材依然是加工贸易的主要产品。
三是对欧盟、美国、韩国等增长,对东盟、日本、澳大利亚等下降。前3季度,山西省主要进出口国家和地区中,对东盟、日本、澳大利亚和金砖国家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对欧盟、美国、韩国和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均实现增长。此外,对印度、土耳其、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都有较大幅度增长,对非洲主要国家、中国台湾和香港以及智利等国家和地区进出口也实现较快增长。
四是全省仅太原市进出口实现增长。前3季度,太原市进出口增长15%,进出口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72%,其余地市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太原和运城两市进出口占全省外贸总值的81%。前3季度,山西省各市进出口值排名前5位:太原市(483.7亿元)、运城市(59.9亿元)、晋城市(38.9亿元)、大同市(19.7亿元)、吕梁市(18.9亿元)。按进出口增速排名前5位:太原市(增长15%)、忻州市(下降0.5%)、阳泉市(下降7.6%)、大同市(下降15.8%)、运城市(下降16%)。按出口增速排名前5位:太原市(出口增长22.3%)、晋城市(出口增长20.5%)、朔州市(出口增长20.2%)、忻州市(出口增长0.4%)、临汾市(出口下降1.5%)。
五是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大幅增长,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进出口降幅较大。前3季度,山西省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334亿元,增长37.4%,其中出口186.4亿元,增长43.5%,进口147.6亿元,增长30.3%;国有企业进出口197.7亿元,下降8.2%,其中出口110.2亿元,下降4%,进口87.5亿元,下降12.9%;同期,民营企业进出口139.8亿元,下降38.3%,其中出口79.7亿元,下降25.7%;进口60.1亿元,下降49.7%。外商投资企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进出口分别占全省外贸总值的49.8%、29.4%和20.8%。
六是手机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钢材出口基本持平。前3季度,手机出口1079万台、155.5亿元,分别增长56.9%和65.5%;钢材出口107.3万吨、89.3亿元,分别增长0.9%和下降7.1%,其中不锈钢出口55.8万吨、66亿元,分别增长23.4%和0.2%。手机和钢材出口占全省出口总值的65%。同期,铁道和电车道机车等车辆的零件、肥料和活性炭等产品的出口也有较快增长。大类商品中,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增长34%和48.7%。值得注意的是,9月份手机出口量居前3季度各月之首,达到184万台、28.6亿元,环比分别增长1.1倍和1.2倍。加工贸易出口带动了全省出口增长,加工贸易出口占全省出口总值的61.1%,增长27.4%,加工贸易出口主要产品为手机和钢材,二者分别出口155.5亿元和66.5亿元,合计占全省出口总值的59%。同期,一般贸易出口下降14.7%。
六是集成电路、铁合金和铜矿砂进口大幅增长,铁矿砂和煤炭进口持续下滑。进口萎缩导致山西省前3季度进出口总值下滑,与去年同期相比,2015年前3季度进口减少了38亿元,具体到单项商品上,铁矿砂进口减少了42.2亿元,煤进口减少了12.4亿元,分别下降53.9%和80.1%,此2项商品进口大幅下滑是全省进口下降的主因。同期,电子技术产品进口55.4亿元,增长1.8倍,其中,集成电路进口53.3亿元,增长2倍;铁合金进口46.6亿元,增长19.4%;铜矿砂、锰矿砂、镍制品等进口也有较大增幅。机电产品是山西省进口商品的主要品种,前3季度,机电产品进口增长14.5%,占全省进口总值的48.2%。近年来,山西省机电产品进口总体保持稳定增长,企业结构也在发生不断变化,以2011年为分水岭,之前以太钢、同煤等大型国企为进口主力,自2011年起,富士康山西各公司占据主要地位,2015年前3季度,富士康山西各公司进口机电产品占全省机电产品进口的78.8%,主要为集成电路等电器及电子产品。(张婷婷 通讯员 张少华 边炜)
责任编辑:白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