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 > 环渤海 > 正文

沈阳推进综合治理与平安建设综述

来源: 辽宁日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连续7年全市刑事案件发案持续大幅度下降,道路交通事故四项指标连续7年保持大幅度下降,全国唯一的连续三年未发生较大以上火灾事故的省会城市……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状况的满意度逐年上升,屡创新高,最新的调查结果达到98.5%。

翻开沈阳综治与平安建设的成绩单,一个个鲜活的数字让人眼前一亮。

给人民群众安全感是最大的民生。对于一个有着800多万人口的省会城市,治安形势相对复杂,沈阳是如何走出一条平安之道的呢?这得益于他们始终秉持“一切为了人民”的理念,不回避矛盾,不回避问题,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敢于担当。

立体化防控筑牢平安基石

平安不平安,首先看治安。

9月18日下午,沈阳市和平区宝环小区小广场石凳上,58岁的居民扈艳一边择着菜,一边笑着对记者说:“现在晚上还不时地看到警车巡逻,走在路上感觉很安全。”

扈艳所在小区是一个回迁的老旧小区,这里的治安防范和环境卫生一度成了大难题。如今,这里楼院干净,车辆停放井然有序,16个监控探头24小时护佑着居民的平安,连续几年成为沈阳“零发案”小区。

“零发案”小区(村屯)建设是沈阳警方通过研发小区(村屯)三类可防性案件发案预警平台,分级挂牌督办整治,定期通报发案情况,并由属地公安机关研究小区发案规律和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

在最新一期的通报中,全市“零发案”小区(村屯)已经达到7744个,占总数的95.3%。

“防”字当头,是平安沈阳建设的基本理念。今年,沈阳将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治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大防控格局。

在城区内,按照“点线连接、条块联勤、覆盖重点”的原则,分类设定了397个巡区和38个武装巡逻区;在城区外围,设立了9个警务站和74个应急堵卡点,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大巡防模式。

在全市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部位和城市居民区集中建设了视频监控系统,城市社区的视频监控覆盖面已经达到85%以上。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目前,全市已组成由公安辅警、社防人员、物业保安、专职治安联防人员和平安志愿者等五种力量参加,共计33.5万人的群防队伍,他们每天穿梭于大街小巷。

从“红袖标”遍布大街小巷,到编织“视频监控”全覆盖天网,再到打造老百姓身边的“派出所”,沈阳市的治安防控已经如“铜墙铁壁”般守卫着百姓的平安。

在刑事案件连续7年逐年大幅度下降的基础上,今年以来同比再下降14.7%,受理治安案件同比下降19.3%,百姓切实感受到了平安的成效。

心系民生不避矛盾

“我们医院特别是急诊,时有暴力伤医事件发生,需要警方的大力支持。”

“我们学校周边存在乱停车现象,能否请交警部门治理一下?”

9月10日,沈阳市公安局召开的例行季度警民恳谈会上,各界群众代表一如既往地说着实话。

连续5年20余次的市局警民恳谈会,风格依旧,少唱赞歌,就事论事,解决问题。

出租车司机崔克曾在会上“炮轰”交通管理,丝毫不给面子,公安机关非但没“撂脸子”,还把他聘为了警风警纪监督员。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沈阳市公安局连续5年召开四级警民恳谈会,解决的各类问题“一箩筐”。

来自山东的农民工高树生,通过拨打拖欠农民工工资报警热线,不到三天,20多名农民工工资就一分不差地要了回来。

自2008年以来,沈阳公安系统累计处置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2904件,为20.3万余名农民工讨回工资款达30.76亿元。

积小安为大安。社会矛盾在无形中得到一一化解。

清风扑面,细雨涤尘。一种共识正在铸就:人没了,平安还有什么意义?沈阳市委、市政府的决策者们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为了切实解决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沈阳先后组织开展了餐桌保卫战、药品保卫战、春耕保卫战等一系列专项行动,侦破了轰动全国的毒豆芽案、网络销售“曲美”假药案和特大制售假调料案等公安部确定的重点案件,破获制假售假刑事案件1159起,捣毁各类涉假窝点2055个,涉案金额高达3.46亿元。

在机动车数量激增几番、道路交通里程翻了一番的情况下,通过交通整治,交通事故的死伤人数每年呈两位数直线下降。

无形网络带来有形平安

把各类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村屯,突发事件不出街道乡镇,是沈阳平安建设的一大特色。

在沈阳市沈河区滨河街道双路社区,谁家有了问题第一时间就会想到调解员。

调解员化解了矛盾,邻里和睦了,可防性案件连年下降,连续几年都成为“零”发案社区。

“抓早、抓小、抓苗头”全员解决社区矛盾纠纷,这种全社会大调解的模式,在沈阳市已经全面铺开。

从邻里纠纷再到医患纠纷、安全生产、交通事故、劳资纠纷等领域的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截至目前,全市共建立社会调解组织3809个,专业化、行业化调解组织772个。

上半年,全市有534个社区、754个村符合“八无”社区(村)标准,分别占45%和60%。

与此同时,全市落实“以房管人”措施,重点推动出租房屋和流动(寄住)人口信息采集工作,形成了常态化管理服务机制。全市累计安置刑满释放人员6626人,安置率99.7%,累计接收社区矫正人员11971人。

无形网络带来有形平安。

为了把便民服务做到家,沈河区法律援助中心还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提出网上视频“10分钟”法援服务圈服务理念,大力推行“家门口式”的法援服务。在原有的基础上,将网上视频审批服务终端延伸至全区67个社区,实现网上视频全覆盖,这一全新的便民服务举措,使受援主体享受到近距离、全方位、多网络、人性化的“保姆式”法律援助服务。

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个个平安梦想,正投射在沈城大地上。

责任编辑:白岚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