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黄骅市吕桥镇郑口村的唐墓发掘现场获悉,工作人员已完成墓葬墓室的清理工作,并对两处墓葬进行填埋。据悉,此次发掘工作顺利,一大一小两处墓葬共出土文物5件。
据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水下考古研究室主任雷建红介绍,经过勘测发掘,在蓄水沟里发掘出的两处唐墓,一处是圆形砖室墓,一处是长方形的砖棺墓。其中,圆形墓由墓道、甬道和墓室三部分组成,墓葬总长5米,直径2.5米。根据塌落的墓顶痕迹推测,这是一处穹窿顶的墓葬。墓室内发现一具人骨架,出土器物为陶盆1个,陶罐2个。圆形墓旁边有一个长1.8米、宽约50厘米的长方形墓葬,内部空间较窄,发现一具人骨架,但破坏严重,出土黄釉碗1个、青釉罐1个。根据人骨架可以推断,这是迁葬墓。根据墓葬出土的物件来看,两处古墓都是平民墓。
雷建红表示,这两处墓葬的发现,对了解当地唐代墓葬形制特点、埋葬习俗提供了研究价值。他们打算把墓砖提取回去,将来在民俗博物馆还原,再公布发掘报告和考古资料,为研究唐代墓葬特点提供实物资料,这对研究黄骅市唐代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状况都具有参考价值。
相关新闻
7月25日,沧州黄骅的一场大雨冲出一处墓葬。28日,经文物工作者现场勘测,初步判断为唐代墓葬。
这处唐代墓葬位于黄骅市吕桥镇郑口村。发现墓葬的郑口村村民张金强介绍,雨后,他在村东的蓄水沟里发现了一些青砖。这些砖和村里盖房用的红砖明显不同,他认为应该是水大给冲出来的,有可能还有别的东西,便拿着铁锹在这些砖的旁边挖了挖,谁知道,竟然挖出一个碗和一个已经破损的罐子。他赶紧把这一情况告诉了村支书张金曙,张金曙拿着青砖赶到黄骅市博物馆,寻求专业人士鉴定。
7月28日,记者随博物馆工作人员赶到郑口村。黄骅市博物馆馆长张宝刚介绍,发现的碗几乎完损无缺,颜色虽然是黄色,但它是青釉碗,底是饼足底,可以初步确定是唐代的。青砖也符合唐代墓葬用砖特点。初步判断蓄水沟里存在一处唐朝墓葬。
当天,省文物保护研究所工作人员对墓葬进行了探孔定位,并根据初步勘探结果确定下一步的方案。
(燕赵都市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