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济南7月31日电 (邢曼华)如何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企业和行业协会主体作用?中国经济大省山东按照“敲开核桃”和“一行业一对策”的要求,实施22个重点行业转型升级方案,见到了积极成效。
记者从山东省相关部门了解到,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山东研究出台了化解过剩产能实施意见,综合运用环保、价格、用地等措施,引导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船舶、炼油、轮胎等行业产能利用回归合理区间。通过系列举措,今年4月份以来,山东工业增速逐月回升,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4%,41个行业中有38个同比增长。
在推动传统行业产业链拉长、价值链高端、财税链提升等方面,山东进行了新的探索。近年来,山东重视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努力在节能环保、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实现突破。
此外,山东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其中济南、青岛、烟台列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青岛、烟台和威海市获批为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试点城市。据悉,目前该省的软件产业规模居全国第4位,在重大装备、高端材料、绿色制造等领域争取国家重点技改项目47个。
今年上半年,山东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5.4%,高于全部投资增幅0.8个百分点,民营工业增加值增长9.4%,民间投资占比达到82.1%,民营企业已超过外资企业成为第一大出口贸易主体。
责任编辑:白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