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 > 环渤海 > 正文

内蒙古:5年完成沙化治理4300多万亩

来源: 内蒙古日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汽车沿图哈线穿沙公路行进,两侧沙柳和柠条葱郁茂盛。开通穿沙公路、进行切割治理,这是翁牛特旗防沙治沙的最大亮点。同行者说,4年前这里全是沙丘,经过艰难治理才有现在的模样。“穿沙公路应该叫‘生态路’,它给翁牛特旗带来了绿色和希望。”

翁牛特旗地处全国四大沙地之一的科尔沁沙地西缘,是赤峰市境内沙地分布最广、面积最大、沙化最重、治理最难的地区。通过多年实践,该旗先后开通了响道线、图哈线、都拉线、都冷线、苏都线、罕都线、那日线7条穿沙公路,全长201公里。

以路治沙的同时,翁牛特旗引水入沙,开渠引西拉沐沦河水入老哈河浇灌沙地,建设新苏莫草原水库、示范牧场墩基、恩格尔等引水入沙工程,助力林草植被快速恢复。截至目前,该旗累计完成沙地治理428万亩,全旗有林地面积达到520.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9.37%,项目区植被盖度由治理前的5%—15%增加到现在的30%—70%。

翁牛特旗只是内蒙古防沙治沙的一个成功典范。

作为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为集中和危害最为严重、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生态建设最为重要的省区之一,内蒙古把建设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确立为战略目标。“十二五”期间,内蒙古依托国家实施的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水土保持重点防治、退牧还草和天然草原保护以及6大重点区域绿化等生态建设重点工程,防沙治沙建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2010-2014年,全区共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积4300多万亩。

监测显示,全区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实现“双减少”,全区近8000万亩农田、1.5亿亩基本草牧场受到林网的保护,2.6亿亩风沙危害面积和1.5亿亩水土流失面积得到了初步治理,每年入黄河泥沙减少1.1亿吨。四大沙漠周边重点治理区域沙漠扩展现象得到遏制,沙漠面积相对稳定。四大沙地林草盖度均有提高,沙地向内收缩。经过治理,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浑善达克沙地、呼伦贝尔沙地、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等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生态状况呈现持续向好转变态势。呼伦贝尔沙地实现了沙化面积缩减、沙化程度减轻的较大转变。浑善达克沙地南缘长400公里、宽1-10公里的锁边防护林体系,阴山北麓长300公里、宽50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乌兰布和沙漠东缘长191公里、宽500—1000米的绿色防风固沙林带,腾格里沙漠东南、乌兰布和沙漠西南缘长280公里、宽3—10公里生物固沙带基本形成。

今年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的主题是“通过可持续粮食系统实现所有人的粮食安全”,我国的主题是“绿化荒漠 守护家园”,强调对现有土地的合理利用,保护能够提供粮食和淡水的每公顷土地,避免土地的继续退化。在此过程中,内蒙古坚持优先保护、积极治理、合理开发、集约利用的原则,注重与民生相融合,把防沙治沙与农牧业结构调整、围封转移、扶贫开发、生态移民等结合起来,形成了防沙治沙与富民相统一的良性互动局面。通过退耕还林、公益林补偿、退牧还草、生态移民、草原生态补奖等工程项目的有力推动,畜牧业从游牧散放向禁牧、休牧、舍饲圈养转变,畜群畜种结构得到调整,集约化程度和质量、效益明显提高。种植业积极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并从广种薄收向精种高产转变,种植结构不断优化。同时促进了农村牧区由二元经济结构向多元结构转变,农牧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增强,有力地保障了农牧业高产稳产。内蒙古牲畜头数稳定在1亿头只以上,粮食产量达到500亿斤以上,并为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条件,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和边疆稳定。(方弘)

责任编辑:白岚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