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纪委日前表示,北京将自5月底起至今年年底,开展为期7个月的“为官不为”、“为官乱为”问题专项治理。为此,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都将在网站开设工作专栏,并公开12388举报电话,通过网站、政风行风热线、北京市行政投诉热线96160等多种受理渠道,建立监督检查体制。(据《新京报》5月28日报道)
近几年,中央的一系列有力举措,让领导干部作风为之一新。但在一些党员干部身上,却出现了“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的不良倾向。他们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这与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背道而驰,任由其发展,会伤害政府公信力、败坏干部队伍形象、影响发展改革大计。
而从以往的实践看,相关部门在整治“为官不为”方面,措施还不够多、力度还不够大。比如,不少地方只是依靠一年一度的干部考核,来评定领导干部的现实工作表现和工作实绩等次。这样的考核有一定效果,但在抓长、常抓上却存在明显不足,无法在日常管理中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此次北京市纪委公布“为官不为”、“为官乱为”问题举报电话,有助于健全完善干部监督机制,发动群众积极参与,让“为官不为”者处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中,使其切身感受到责任感和危机感,倒逼其“主动作为”、“为官有为”。
然而,公开了举报电话,并不意味着群众日常监督就实现了,必须有相关的措施跟进,举报“为官不为”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其一,要采取措施保证各举报渠道的畅通,防止出现“空号热线”、“僵尸网站”等问题;其二,要认真考虑如何切实保护举报者的个人信息,让群众可以放心地举报;其三,要高度重视、快速严肃地核实举报信息,及时处理举报属实的案例,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大众。做好了这几方面的工作,才能真正调动起群众监督、举报的积极性,让“为官不为”者无处藏身。久而久之,“为官不为”就会逐渐被为官有为所取代,兢兢业业、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就会成为每位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否则,举报电话就可能沦为“纸上谈兵”,难以见到实效、长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