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阿里巴巴营口产业带项目投入运营。这是阿里巴巴与营口市的首次合作。
5月18日,阿里巴巴与营口市再度牵手。
阿里巴巴跨境进口战略启动,1688全球货源平台正式上线。营口市成为阿里巴巴首批全球货源平台锁定的第一座合作城市。
“产业带项目运营一年来表现不俗,我们看好营口电子商务的未来。”阿里巴巴1688跨境业务负责人陈意明道明二度合作的理由。
老工业基地辽宁,在这场互联网时代的竞争中,正逐渐发力,优势渐显,全力占领新的制高点。
辽宁“互联网+”悄然提速
营口市政府与阿里巴巴将携手打造全网络最大跨境电商分销平台。营口港务集团有限公司被指定为第三方运营商具体执行。
对于营口港务集团来说,这只是他们今年“互联网+”战略的第一步。董事长李和忠透露,继与阿里巴巴的合作之后,营口港务集团还有三步好棋,都是围绕港口转型升级布局。他表示,“这几大战略都将在中国港口中,先试先行。”在互联网时代的大潮中,辽宁也许没有赶上头班车。不过,眼下的辽宁,正在全面发力,后发制人。辽宁与互联网的融合,在各个领域悄然进行。可喜的是,和营口港务集团一样,辽宁“互联网+”大多都是大手笔,同时充满了创造性,让人眼前为之一亮。
“沈鼓云”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一部手机在手,用户就可以随时随地了解设备的设计、生产等信息,并享受沈鼓服务团队提供的在线服务。依托这一载体,“沈鼓2025”战略将打造一个以大数据为基础驱动的智慧工厂、智能制造、个性化服务相结合的新型数据经济模式。
农资下乡,农产品回城,禾丰牧业正在打造的“逛大集”平台,将覆盖全球的农资、农产品流通综合平台,预计年内上线。
营口市率先启动“互联网+”战略,副市长王笑柳笑称,营口市已经尝到了“互联网+”的甜头。今年一季度,营口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位居全省第一,作为新兴产业的电子商务等“互联网+”,支撑作用渐显。
辽宁竞争力:产业积淀+热诚
“营口‘底料’十足。”阿里巴巴1688跨境业务负责人陈意明说。
阿里巴巴营口产业带项目运营不到半年,运行态势良好,入驻平台企业已经超过540家。
原有电子商务平台的良好表现,“一带一路”所带来的天时,拥有营口港的地缘优势,再加上丰富的产业基础,都为营口在这场全球货源平台承办者的竞争中,加上了重重的砝码。
不过,真正打动阿里巴巴的,是营口市政府的诚意、效率。
为了争取项目合作机会,王笑柳率队,四次拜访阿里巴巴总部,主动上门招商。
而在此前的阿里巴巴营口产业带项目合作中,营口市各级政府部门所表现出的高效及专业,是最让阿里巴巴动心的。刘意明直言,与这样的政府合作,我们放心。
身为老工业基地,多年的发展所积淀的深厚的产业基础、技术和人才优势,都让辽宁在转身面向互联网时代,拥有了属于辽宁的独特砝码。
更重要的,是辽宁人观念的转变。辽宁人已经深刻意识到“互联网+”对于转型升级及寻找新的增长点,意义重大。
省服务业委牵线,为辽宁特色产品与知名电商创造机会面对面,辽宁特色产品开始组团“触网”。
随着观念转变,辽宁寻求“互联网+”机遇的步伐加快,产业等优势逐渐释放,辽宁“互联网+”的加速成为必然。
辽宁“互联网+”还需加些啥
正在加速中的辽宁“互联网+”,还需要加什么?
辽宁“互联网+”需要加品牌。
辽宁也有淘宝村,不过却因为太过低调,甚至没有被列入阿里巴巴研究所的统计。
专家表示,现在,各地都在寻求互联网与产业的深度融合。而这种PK,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互联网+”的区域品牌上。
就像提到深圳,人们就会想到创客空间一样。一个区域,除了埋头发展“互联网+”产业外,还要有意识地培育“互联网+”发展的土壤,打造“互联网+”的区域品牌。让“互联网+”成为这个区域的代名词。这种品牌效应无疑将成为一个区域“互联网+”的强劲助力因素。
辽宁“互联网+”,需要加互联网思维。
陈意明说,“互联网+”不是简单的互联网与原有产业的叠加,而是原有产业运用互联网思维,形成新发展空间,使其更具效率。对于辽宁来说,重要的是深入研究传统产业这片土壤的特质,运用互联网思维,嫁接出最具潜力和想象空间的“花朵”。
辽宁“互联网+”,需要加规划。
辽宁“互联网+”需要全省统筹发展。互联网时代是无疆界时代,辽宁应该用更加开阔的格局审视全省各市的资源,并进行有机整合、打包,站在全省角度打造“互联网+”战略。其中包括集全省之力搭建互联网人才培养的平台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