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 > 环渤海 > 正文

山西:农家院落小门匾 见证生活大变迁

来源: 新华网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新华网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中国农村院落大门上刻有文字的门匾,记录着农村农民生活的点滴变迁。记者日前在山西太谷县象谷村采访时看到,村里现存的农家院落大约分为三代,而院落的门匾语则经历了从“求温饱、求致富”到“求家和”的变化。

“庆有余”、“余庆第”——这是第一代院落的门匾,好多门匾上的文字已斑驳。象谷村像这样的院落,建于约100年前,目前仅剩四五处,多已破败、无人居住。院子是青砖墙,里面包着土坯,门楼狭窄,上饰门檐和砖雕,门匾由木板刻成。象谷村村委主任段玉明说:“段氏先人来到象谷村,积累了半个多世纪,后因经商才建起了那几座老院。”

在老院子旁,正在遛弯的85岁老人段喜儿说,在我小时候,地里浇不上水,庄稼收成低,人们吃不饱饭,最大的期望就是家里有余粮,能吃个肚儿圆。

“财源滚滚”、“吉星高照”、“紫气东来”——这是第二代院落常见的门匾。这批房子大概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为砖木结构。院子多是红砖砌成,门楼低矮,门匾由小块瓷砖组合而成。

村民武海牛说,建这批房子的时候,吃饱饭已不愁,大家脑子里想的是能有好运气发大财,过上富裕的日子,所以期望生财的想法就写进了门匾。

“家和万事兴”则是第三代院落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门匾语。这一代院子门楼高大宽敞,能进得去小轿车,迎门的是一座照壁,大多家庭的房间装修精致,家具一应俱全。“我家正房100多平方米,光装修就花了5万多,看这条件不比城里家庭差吧。”村民石贵林说。

“我们村户人均纯收入1.5万元,农民致了富,现在就想求个家庭和睦,所以家和万事兴的门匾用得最多。”象谷村党支部书记李宏杰说。

李宏杰还介绍说,一些村民已超越物质要求,开始追求文化情调,门匾内容逐渐出现了“静居高雅”、“宁静致远”等文化气息浓重的主题。

责任编辑:崔有天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