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派记者 王丽
京津冀文化领域的协同发展固然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而同时,区域文化的认同感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支撑。
两会期间,多名全国政协委员在谈到京津冀协同发展时提到文化领域的协作,他们呼吁京津冀文化资源的共同开发和利用、文化产业的相互融合和发展,也意识到只有搭起共同的“文化方舟”,才能更好地托起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明天。
文化的认同是凝心聚力的关键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美术协会主席王书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交通、环保、生态领域作为优先发展领域正在深入推进,但文化领域的协同发展更不可忽视。“文化有很强的传播力、感染力,彼此间文化的认同是凝心聚力的关键”,王书平委员说,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打造共同的文化方舟,用文化的力量推动协同发展走得更好。
他认为,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有着共同的文化心理,打造彼此认同的“区域文化”有很好的基础。“京津冀区域历史上曾共同为直隶总督所辖,多年传承的文化积淀不会因行政区域的划分而割裂”。
王书平委员建议京津冀三地要对现有文化资源、文化产业进行盘点、梳理,共同制定文化协同发展进行总体设计和规划,形成发展合力。
王书平委员说,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是简单的三地“移盆合栽”,而是实现“有效嫁接”,增强生命力,实现更大规模、更高效益的发展。
联手“深度开发”区域文化资源
“京津冀三地有很多共同的文化资源,要联手进行深度开发”,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政协原主席刘德旺说。
如长城文化,很长时间以来,河北一直将其作为自身文化的重要标识,并发掘出了它的丰富内涵,如统一、团结、爱国、爱家等。但长城文化不仅是河北的文化,也是北京、天津的文化,著名的长城文化载体就有金山岭、八达岭。
再如山海关文化,作为天下第一关,不是因为它有着最为恢弘的气象,而是因为它的存在与否直接制约着北京的安危。
还如《畿辅通志》、《畿辅先哲传》等关于京畿、直隶的大量文献资料,需要整理、研究、挖掘。
刘德旺委员认为,所有这类文化资源,有考古发掘的,有仍未发掘的,需要进一步协同保护、开发、管理和利用。“体现区域文化特点的文博、旅游业可以作为深度开发的重点”,刘德旺委员说,京津冀区域内文博、旅游资源丰富,有皇家山庄文化、园林文化、大运河文化、总督府文化、天津卫文化、民居文化等;有民间的戏曲、舞蹈、武术、杂技、皮影、大鼓、窗花,这都是三地人民的共同文化财富,需要以多种形式共同运营、推广、促销,建议统筹规划京津冀旅游线路,实现三地主要景点的联合经营。
缩小三地公共文化服务差距
从公共文化事业和公共文化服务来看,河北与北京、天津还有较大的差距,如何缩小差距?刘德旺委员建议加大对河北的政策倾斜力度,积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协同发展。
由于长期以来北京周边的河北区域形成了一个经济贫困带,进一步造成文化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场所缺乏,文化消费水平低,文化生活单调贫乏,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不到应有保障,与北京市形成巨大反差。
环京津20个县(市)中,图书馆有7家未达到国家评估定级标准,文化馆9家未达标,达标率仅为65%和55%。在未达标的文化馆、图书馆中,多数由于馆舍面积不足或馆舍陈旧造成无法正常开展业务工作。
建议国家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扶贫开发相结合,使该区域市县建成达到国家标准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等基本公共文化设施,同时加大资金保障力度,以国家投入为主,免除贫困县配套投入,实现向群众免费开放、正常运营。
建议用科技手段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发展。结合“宽带中国”、“智慧城市”等国家重大信息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京津冀区域公共文化机构数字化建设。统筹实施县乡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电影放映、数字农家书屋等项目,尤其是要深入推进直播卫星广播电视服务(“广播电视户户通”)。
构建京津冀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刘德旺委员建议,要促进文化产业与科技的对接,文化产业与资本市场的对接,构建三地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他表示,现在的文化产品多是文化科技融合的结果,促进文化产业与科技对接,是三地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方向。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集聚了全国众多的科研机构和最雄厚的科研实力,并把文化创新、科技创新“双轮驱动”作为首都科学发展的总体战略。2005年—2013年,北京市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增加值增长了257%,占GDP的比重由原来的9.7%上升到12.3%,文化科技极大提升了北京的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要发挥北京的辐射功能,带动区域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应义不容辞。建议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将三地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加工整合,通过工程网络体系,以互联网、卫星、移动存储、镜像、光盘、有线电视、数字电视网等方式,实现优秀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共建共享。
刘德旺委员还提出,文化与资本对接也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北京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自2009年就率先开展了文化金融工作探索。2010年1月,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金融服务中心落户北京银行宣武支行,成为全国首批文化创意金融服务特色支行。2014年,北京市文资办率先在国内成立第一家文化融资租赁公司,开启了无形资产融资新模式。截至2013年9月,北京银行已累计审批通过“创意贷”5929余笔、778亿元,先后与中国电影集团、华谊兄弟、光线传媒、紫禁城影业、博纳影视、万达院线、湖南电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意库杨义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近700户高成长性文创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支持包括《画皮》、《孔子》、《第一书记》、《白银帝国》、《杨光的快乐生活》等优秀影视作品和《图兰朵》话剧、《奇趣宝典俱乐部》动画作品。目前,河北省文化厅正在推动成立河北文化产业银行,建议北京文化金融机构与河北合作,将成功经验在河北落地推广。
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要形成“合力”
“京津有人才优势,河北有广阔的空间”,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一级编剧王兴东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要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共同打造文化精品。
比如,在一些传统文化项目上,需要将民族的、历史的文化艺术形式赋予新的文化内涵、时代精神,根据现代人的生活喜好和审美习惯,创作出消费者喜爱的艺术作品。三地都有一批京剧、河北梆子、评剧、话剧、相声等艺术团体,因此,京津可以在剧本编写、剧目创排、展演汇演等方面发挥优势作用,河北可以在提供阵地、组织院团、送戏下乡方面发挥优势作用,密切师徒传艺、人才培训等方面深度合作,共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事业。
王兴东委员提出,三地还可以在文化产业、旅游开发等方面联手,“重新整合京津冀区域内的旅游资源,开发设计独特的旅游路线,让京津冀旅游更有竞争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