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 > 网播京津冀 > 正文

京津冀协同发展 河北要“守住”后发优势

来源: 燕赵都市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本报特派记者 王丽

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如何更好更快地发展,参加全国两会的政协委员纷纷建言,建议河北承接京津产业转移要做好顶层设计,项目的引进要有前瞻性。率先推动京津冀科技、教育、卫生协同发展,打造“健康走廊”和“科技走廊”。

率先推动科教卫生协同发展 打造“两个走廊”

“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落后地区的河北一定不能太着急,要‘守好’自己的后发优势”,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政协副主席段惠军认为河北承接京津产业转移要做好顶层设计,项目的引进要有前瞻性。建议率先推动京津冀科技、教育、卫生协同发展,打造以“秦皇岛—承德—张家口—石家庄—廊坊”为轴的“健康走廊”和以“唐山—沧州—保定—天津滨海新区”为轴的“科技走廊”。

河北要“守住”后发优势

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的优势在于“后发”,相对于京津有着更广阔的土地和发展空间。段惠军委员表示,如果急着摆脱落后状况,没能进行充分的评估就引进、上马一些工业项目,短期内会带来效益,却容易对长远发展产生制约。“那些占地很大却不能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帮助的项目不能上,有些工业项目目前来看是先进的,过几年看却会失掉‘光彩’,不能盲目地上”,他认为,河北在引进项目时要有前瞻性,要针对河北土地的利用做好顶层设计,把自己的“空间优势”守好、利用好。他建议,首都产业转移和承接要强化京津冀科技、教育、卫生协同发展,打造以“秦皇岛—承德—张家口—石家庄—廊坊”为轴的“健康走廊”和以“唐山—沧州—保定—天津滨海新区”为轴的“科技走廊”。

“健康走廊”引进京津优质医疗资源

如何打造“两大走廊”,段惠军委员建议由国务院建立协调机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规划、试点和实施推动工作。力争到2020年,“两大走廊”在健康服务业和科技产业发展带动上做出重大贡献。“用健康走廊吸引京津地区高端优质医疗资源向河北转移、集聚”,段惠军委员建议,加强京津冀医疗定点医保衔接,逐步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异地即时结报;用好跨域合作试点经验,鼓励三地医疗机构加强技术协作、组建医疗联合体、建立转诊和疑难重症会诊制度。

支持国家卫计委委属委管医院暨中国医科院在北戴河建设国家医疗保健中心,天津有关医院在石家庄建立联合医学中心,北大医学部在承德创办分部及医院,北京市卫计委在张家口创办医学中心等,并大力发展医养结合产业。

“科技走廊”打造“中国式硅谷”

段惠军委员表示,以“唐山—沧州—保定—天津滨海新区”为轴建设“科技走廊”,吸引国内外高端科技人才前来创新创业,努力将其建设成“中国式硅谷”。建议将北京中关村政策延伸至“科技走廊”,加快发展节能环保、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现代物流、电子信息、研发设计、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

支持和鼓励京津985高校在保定、唐山、沧州等地设立分校,中科院等科研机构在“科技走廊”建设中试基地;促进“科技走廊”产学研用一体化。

好项目将带动河北在某些领域“后来居上”

“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河北如果能眼光独到地引入几个好的项目,很可能会在某些领域成为新的国家中心,甚至成为世界级的中心”,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高杰4日上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高杰委员是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粒子加速器物理与技术专家,也是北京市石景山区政协副主席,他说,目前河北在京津冀区域处于落后地位,但京津两座大都市在土地资源上已没有了太大的发展空间,而河北的优势恰在于此,如果眼光独到、抓住机遇就能“后来居上”,实现跨越发展。

“举个例子,目前我国高能物理界正在设想建设世界最大的CEPC(未来环型正负电子对撞机),这是一项重大的科技工程”,高杰委员说,该工程占地很大,在北京放不下,“前一段时间,我们已经就此与秦皇岛进行了初步沟通,如果这个工程能突破设想,并在秦皇岛落地,将给秦皇岛带来无限的发展机会”,高杰委员说,这个工程将逐步带动秦皇岛成为世界级的以高能物理研究为核心的国际科学中心,国内外专家都会聚集于此,同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也会聚集于此。

针对段惠军委员提出的以“唐山—沧州—保定—天津滨海新区”为轴建设“科技走廊”的建议,高杰委员表示非常好,北京有大量的科研人才和高端科技人才,打造科技走廊可以为他们的科学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和长远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将是一件颇受科技人才和科技界欢迎的好事。

医疗卫生协同发展不能只瞄向医疗资源

“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不能将目光只锁定医疗资源,还要管好病人的腿”,全国政协委员、原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邓小虹4日上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邓小虹委员说,如果按本地人口测算,北京市的医疗资源是过剩的,但大量外来患者的挤占,使得北京就医压力很大。这种现象并不仅是流出地医疗资源欠发达造成的,还与患者就医习惯有关。“有的患者做个白内障小手术也要到北京同仁医院,有的患者在本地医院确诊后,还要到级别更高、更权威的医院,直到拿到三四家医院同样的诊断才行”,这不仅让患者感到就医难,也造成了医疗资源和医保基金的浪费。

因此,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只是将北京优质的医疗资源引入河北还不够,还要建立和完善“社区首诊”和转诊机制,“可通过医保报销政策规范患者就近就医”。

另一方面,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医生的水平都是通过临床实践提升的。“如果患者不在本地就医,医院建得再好、医疗设备再先进,医生的水平也难以提升”,邓小虹委员说,“只有在提升医疗水平的同时也管好病人的腿,才能真正实现京津冀医疗卫生的均衡发展。”

三地教育合作正在协商

“天津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3所院校正在就共同培养优秀师资进行协商,制定培养计划”,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师范大学校长高玉葆4日下午告诉记者,京津冀地缘相亲,教育合作有很好的基础。“三地将就优秀骨干教师的区域流动、青年教师的培养等进行探讨,并不断探索合作新模式。”




责任编辑:辛欣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