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 > 环渤海 > 正文

把机遇变成自己的 山东争当"一带一路""门户"(2)

来源: 大众日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从“两区一圈一带”到“一带一路”

当前我省已形成了“两区一圈一带”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我省区域发展战略的核心,就是突破了“陆海对立、区域分割”的思维。开发海洋、寻找飞地、集聚产业、联动区域等为我省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打下了“自身硬”的承接基础。

“当前的合作成效越显著,未来的合作空间越广阔。目前,我省与‘一带一路’众多沿线国家和地区有一大批合作项目,涉及资源开发、产业合作、工程承包等。如我省在石油化工装备等技术含量高、能够带动设备和技术出口等领域,已开展了大型高端工程承包。高水平推进现有合作项目,将有助于我省打造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典范。”高福一认为。

“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进程中,‘一蓝’应利用海洋资源,面向东北亚扩大开放,打造高端海洋产业,突出战略支点地位;‘一黄’则依托生态经济和低碳循环发展,突出生态文明示范建设;“一圈一带”要发挥圈层经济体向心协同发展和临边经济互联互通特点,通过城市间的联动增强辐射能力,强化专业化园区建设,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在打造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沿线经济文化高地建设中走在前列。”刘冰建议。

专家:融入“一带一路”要选准切入点

山东“两会”期间,“一带一路”的“高出镜率”赚足了眼球。

“我省作为‘一带一路’规划海上战略支点和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沿线重点区域,必须充分发挥区位、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优势,选准切入点,积极融入战略建设,提升合作层次,拓宽覆盖范围,扩大开放空间,再造开放型经济新优势。”省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规划所所长刘德军认为“切入点”是关键。

刘德军建议要在规划编制方面早入手。“我省应抓紧组织力量加大对‘一带一路’建设问题的分析论证,围绕‘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五个‘互联互通’,研究起草我省实施方案,明确工作重点和时序,出台具体政策、规划和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市、各部门等形成合力。”

“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决定着我省与战略结合的广度;抓好平台建设,则直接影响我省参与战略的深度。”刘德军认为,我省钢材、轮胎等相关产业具有优势,部分农产品需求量大,与沿线国家地区互补性较强;中韩、中澳达成自由贸易协议的机遇,国家推动东亚海洋合作平台、中韩铁路轮渡项目等建设,深化中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等,又为我省提供了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平台。

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高福一则从另外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着力提高自主品牌运作水平,可以采取先难后易策略,以‘一带一路’沿线较为发达国家和地区为切入点,靠质量取得当地名牌地位后,再以品牌优势进入其他国家和地区;按照‘先有市场,后建工厂’的思路,先出口自主品牌产品,占领一定市场份额后再投资建厂。”

刘德军认为:“我省与沿线国家经贸往来虽频繁,但贸易总量小、涉及领域狭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突出。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加快相关产业转移、劳务输出,扩大对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依托国家确定的国际合作走廊,推进资源开发走出去,建设海外、省外资源能源合作开发基地为我所用。”

“构建一体化的综合交通网络也是我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抓手,比如通车的青荣城铁,就提升了我省沿海与内陆之间的互联互通程度,这将进一步整合条块分割的资源,带动我省融入国家战略。”山东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主任张东辉认为。

“一带一路”频现政府工作报告

除我省在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上三次提到“一带一路”外,其他省区市政府工作报告也都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上“不甘人后”。

诸多西部省区市在“一带一路”建设规划中均提到了加快航空、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庆提出将增加“渝新欧”开行班次和集装箱运量,贵州争取开通黔渝新欧货运专列,甘肃将实现中欧货运班列“天马号”常态化运营,宁夏计划把银川河东国际机场打造成面向阿拉伯国家的门户机场,形成便捷高效的空中通道。

东南沿海省份在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时,注重利用临海优势,推进与东南亚地区在海上互联互通:浙江提到要积极谋划和推进港口经济圈建设,加强江海联运、海陆联运体系和远洋船队建设,稳步推进“义新欧”中欧班列运行常态化。(记者 刘珅 整理)

无水港“连点成面”,构建全程物流网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将进一步拉近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海港深入内陆、内陆延伸海洋的“距离”。一年来,无水港在我省遍地开花,这将为我省“一带一路”大区域节点不断蓄力。

去年底,青岛保税港区正式设立菏泽功能区。作为青岛保税港区在我省设立的第6个政策性功能园区,项目总投资约260亿元,计划3—6年时间完成开发建设。

《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规划》提出,菏泽要发展“临边经济”,菏泽功能区的设立,不仅可以将远在青岛的保税政策功能“空投”到鲁西南地区,还将辐射到苏豫皖三省,大幅提升菏泽辐射周边市能力。

同样位于冀鲁豫三省交界的聊城市冠县,也紧扣区域规划加速融合,在当地开始建设青岛港冠县“无水港”。

“‘一圈一带’战略,明确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县市申请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积极推进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到西部县市建立无水港和配套功能区,实现园区功能延伸和政策共享。”冠县发改局局长崔锡俊告诉记者。

在德州市禹城西部商贸物流园区,去年以国际商贸港建设为载体,重点打造商贸物流集散中心。该港的选址位于省道101和316交会之处,正是昔日徒骇河畔古老码头所在地。“总投资40亿元的国际商贸港,建筑面积达200万平方米,集展示、交易、加工、配送、仓储、物流于一体,具有完整的产业链及综合城市功能,并从以往业态重复、单一的传统商业模式,向业态多样、满足消费者不同需求的现代商业模式转变。”禹城发改局局长刘开明说。

化当地资源为“水源”,是港口落地的关键。

以冠县为例,目前大宗商品运输总量达到了近2500万吨的规模,仅钢板进出量就有约1000万吨,每年铁矿石需求量达1亿吨,这样的市场和腹地是某些大港口所不具备的。

未来,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全球化互联互通将使无水港的发力点不仅局限于“资源换水源”,全程物流是新的发力点。

无水港不能成为“孤岛”,未来在于从一个运营商转型为全程物流供应商,搭建信息平台至关重要。(临沂港)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经理陈亮表示他们目前专做物流信息平台,认为车辆调度、国际集装箱调度等信息将是港口与内陆最关键的共享资源。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持续推进,“铁水陆”联运将日益重要。星星点点的无水港“连点成面”后,我省为融入“一带一路”而构建的全程物流网络体系也将指日可待。

我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快速发展

记者 代玲玲 报道

2014年,我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取得积极进展。

外贸进出口实现稳步增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外贸进出口676.4亿美元,增长3.7%,占全省的24.4%。其中,出口373.5亿美元,增长11.8%,高于全省3.9个百分点,占全省的25.8%。

利用外资步伐加快。引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项目113个,合同外资9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14亿美元,增长86.4%,高于全省78.3个百分点。

境外投资占比近五成。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境外企业(机构)124家,中方投资28.1亿美元,增长106.5%,占全省的44.7%。

工程市场开拓成效显著。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合同额68.7亿美元,完成营业额49亿美元,分别占全省的64.8%和52.9%。




责任编辑:乔慧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