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扶贫资金进村“最后一公里”
阜平全省首试为农民种养“兜”风险
◀近日,阜平县金融扶贫农业保险项目举行首签仪式。
本版照片/岳岩 段占川摄
□本报记者 张许峰 [阜平报道]
困扰农民脱贫致富的资金难题,在阜平县有了新的破解思路。
阜平县以政府主导的方式,与保险公司和银行分别建立的“联办共保”、“风险共担”机制,借助担保平台,打破了农村和资本间的“坚冰”。加之县域金融服务体系再造,金融资本下乡的通道由此打开。
这是阜平县年中启动全省首个“金融扶贫示范县”建设进行的探索,也是省委、省政府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就河北扶贫工作作出的“实施精准扶贫,增强内生动力”批示的新实践。
尽管刚刚起步,思路和机制的成效最终还要靠实践去检验,但各方都期待着此番探索能为阜平老区脱贫兜起一张“网”,为脆弱的农业发展挺起一根“梁”,进而为其他贫困地区增强内生动力、攻克脱贫堡垒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兜”住经营风险
——农民需要一张“网”
11月8日,阜平县王林口镇马驹石村肉鸡养殖户刘克龙与人保财险阜平县公司签订了一份肉鸡养殖保险单。
去年刘克龙的肉鸡死了5000多只,损失惨重。当时阜平尚无针对肉鸡饲养的自然灾害和疾病险种。按照今年的投保标准,5000多只鸡的损失就可以获得6万多元的保险赔偿。
这是阜平县启动农业保险全覆盖项目后签下的“第一单”,也让刘克龙有了“避险”的依靠。
跟刘克龙的遭遇一样,阜平枣农今年一度也曾“受伤”。
北果园乡东城铺村枣农刘建明提到大枣心里就感觉憋屈。他家的1000来棵枣树,丰收年头能收1万斤干枣,收入4万多元。今年由于气候原因,红枣大部分腐烂,不但没了收入,还赔了4000多元的农药、化肥投入。
农业生产和市场的波动影响的是农民的生活,打击的则是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而阜平正在创建的“金融扶贫示范县”,就是希望找到解决农民在种养领域因市场价格波动遭受损失,影响生产积极性的办法。即在产品上对阜平主要的种植、养殖品种全覆盖;在险种上设立灾害险、质量安全险、成本损失险;在保费缴纳上,政府拿大头,群众出小头;在经营运作上,政府和人保财险公司“联办共保”,这样来“兜”住农民种植、养殖风险的底线,并为贷款进农户提供基础性保障。
11月26日,由阜平县提出申报的“两种”(大枣、核桃)和“两养”(牛、羊)的成本价格损失保险正式获国家保监会批准。该险种保险责任为由于市场价格波动造成的成本损失。
“这是阜平首创,也解决了一个普遍性难题。”省人保财险公司总经理魏丙申说。他举例:假如农户以6000元购进一头肉牛,饲养一年支出成本为3000元,但若出售时因市场波动只卖7000元,所损失的2000元成本将由保险公司和政府来分摊补偿其95%。这也为破解“菜贱伤农”式的农业困局,提供了解决思路。
东城铺村党支部书记李明平说:“我们村平均每户枣树的投入大约在3000元左右,如果给大枣上了保险,再遇上灾年绝收,也不怕了。”
“农业保险全覆盖,针对的是阜平经济基础差,发展水平低,人民群众抵御种养业生产经营风险能力较弱这一现实,目的要‘兜’住经营风险底线,防止农户因不可抗力返贫。”阜平县县委书记郝国赤说。
据了解,除了对国家既有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进行保费补贴,结合阜平实际,他们还将肉牛、肉羊、肉鸡、大枣、核桃、蔬菜、香菇等商业性农业保险纳入保费补贴范围,为农民生产经营提供更全面的保险保障。
农户已从中嗅出利好。在刘克龙签单后,另有该村三家养殖户当天也签下保单,四家共涉保险金额70万元。
创新信贷模式
——资本有了一座“桥”
阜平县农户的保单,还有一种功效——拿到金融单位作质押,进行银行贷款。
这种“保险+担保+银行”的模式,是阜平打通资本下乡、金融进村通道的设想架构。
但实际运作远比理论构想要复杂。
“为什么金融资本进村难?从金融机构角度看,所服务对象主要为众多而分散的个体农户或农业中小微企业,贷款额度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管理经营成本和风险也高,无利可图。”省金融办有关负责人认为,金融扶贫是个系统工程,存在很多难题待解,阜平县这种探索很有益处。
对于金融进村的难点,阜平正探索建立“联办共保”和“风险共担”机制。
据介绍,“联办共保”是县政府筹资和人保财险公司合作,双方共同商定险种设置、保额设定等细节,将确定纳入农业保险覆盖范围的险种,实行保费收入和保险赔付按5∶5比例分摊。对于商业性农业保险保费缴纳,则采取县政府60%,农户40%的比例。以刘克龙的保单为例,每只肉鸡保费额为0.3元,其中个人缴纳0.12元,其余0.18元则由县里补贴。
“这其实是政府通过利益联结机制,用市场运作的办法,把保险公司引了进来。”人保财险阜平县公司经理李二国认为,这样既减少了保险公司的风险,又满足了农户需求,有利于所设置险种在农村的推广。
而与银行间建立的“风险共担”机制,则是县里设立担保公司,同时在各乡镇设立分支机构,担保公司与银行合作,共同筛选、审核项目,担保公司担保,银行发放贷款。如发生风险,双方共担。同时,他们也在积极探索诚信体系建设,减少恶意违约,降低风险。
“我们下一步将对一些恶意欠贷行为进行打击。正考虑采取五户联保的方式,让贷款者相互监督,更好地履约,用社会管理的方式解决不诚信问题。”郝国赤说。
相比之下,阜平县在担保环节已经提前作出安排。2013年以来,阜平县把省财政每年安排的5000万元财政资金(2013年开始连续3年),注册成立了阜平县惠农担保有限公司,用于建设担保平台,撬动金融资金参与支持扶贫产业发展。这一环节,被视为连接农户和资本的桥梁。截至目前,县里共为养殖户、合作社、企业等发放担保贷款1990万元。
阜平县创建“金融扶贫示范县”,调动了金融机构的积极性。
“我们是第一家同惠农担保公司合作并发放第一笔贷款的银行,相比而言,我们对种植养殖户发放担保贷款还是比较放心的。他们都是实在干活的人,比较踏实。”农行阜平支行行长刘善龙说,没有金融发展不了经济,金融扶贫需要政府通过市场化思维,创新办法,为资本进入“修桥铺路”。
为将来担保业务扩大做准备,县里正在与省内一家担保集团进行接洽,商议启动组建新的商业化担保公司。新公司规模达到总股本2亿元,如果做得好,可放大担保量5至10倍,为县域产业发展提供更多资本支持。
再造服务体系
——政府挑起一副“担”
金融资本缺乏是农村发展的瓶颈,金融进村是世界性难题。阜平选择了政府出面与金融单位合作,试图真正打开金融进入农村的通道。在阜平所建立的“保险+担保+银行”模式中,每个环节里,都有政府的参与。
一位当地干部告诉记者,为核算农业成本损失保险这一自创险种的相关数据,阜平县组织了畜牧、林业、物价、农业等多个部门,与保险公司一起对近年来相关农产品市场价格、种养成本、饲料行情等数据进行测算,还派工作人员进村走访农户,调查征求意见。金融扶贫启动伊始,阜平县政府就肩负起大量人力资源投入。
和局部个案相比,一场涵盖全县金融扶贫的县、乡、村三级服务系统,已开始在阜平进行再造。
从不久前阜平县政府出台的有关文件中,可以大致梳理出三级专设机构的职责和运行路线:
设立村级金融工作室,由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负责,对村级贷款担保和农业保险进行资料初审、审核、上报;在乡镇设立工作部,负责对报来的申请进行信用、资质和项目初步调查并提出初审意见,同时负责保险保费收缴以及农业灾害勘察定损;新设立的县级金融服务中心,则会同保险公司、银行对乡镇提出的担保意见进行审核,参与对农业保险的定损和理赔。这个组织系统运行的每个环节,都要有负责人签字担责。
运行体系建立起来的同时,对接平台也搭建完成。该县金融服务中心大厅里,大型LED显示屏播放着金融扶贫的相关政策性措施和金融服务产品、流程,农发行、农行、农联社、邮储银行、人保财险公司、担保公司、股权交易所等各类金融服务中介机构设立的工作窗口,都在提供着一站式服务,“金融超市”将极大方便中小微企业和贷款户、投保户。
杜金利身兼阜平县金融办和金融服务中心两个机构的主任。由于县金融服务中心处于这个服务链条的顶端,县委、县政府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上给了充分保障。
阜平县为服务系统每个环节的运行,不但规定了职责、办理期限,还明确了根据担保贷款金额的大小,设定了程序的多少。比如,20万元以上单笔贷款担保,须经担保公司和合作银行共同审核通过后,报县金融工作领导小组论证、审议,批准后办理。5万元以下的,则由乡镇级别统一报县金融服务中心,后者召集扶贫办和经办银行及担保公司,直接办理。
“政府有整合资源的优势。如果没有政府出面成立担保公司建立担保体系,和保险公司建立‘联办共保’机制,金融就不会进来。政府其实在搭建一个金融进入的渠道和环境,也是职责所在。这副担子必须由政府来担。”人行石家庄中心支行副行长王彦青说。
牵手资本市场
——企业有了一条“路”
阜平县要把金融送到农村来,也要送企业到更大的外部资本市场上去。
11月25日,阜平县正式拥有了第一家现身资本市场的县域企业。
这家企业名为保定市阜彩蔬菜种植股份有限公司,在省金融办等各级部门的协调运作下,于11月25日正式在石家庄股权交易所挂牌上市,注册资本500万元,一上市公司市值即达到1100万元。该公司老板马志国也第一次了解到自己公司的价值和分量。该公司主要通过承包农民土地种植无公害蔬菜,种植规模目前有700多亩,西蓝花、秋葵、荷兰豆、娃娃菜等品种达到绿色蔬菜标准,在北京市场供不应求。
阜彩公司挂牌上市后,马志国表示,发展资金有了保证,农业保险减少了风险,种植规模计划三年内扩大到一万亩,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更多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当日下午,他参观了省内一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与省内知名投资公司达成了合作意向,计划在阜平打造涵盖订单农业、特色养殖、光伏发电、旅游养生、生物制药的综合体,成为国内一流的现代农业园区。
据了解,阜平县正通过资本市场孵化当地龙头企业。县委、县政府出台了扶持政策,争取两三年内,每个乡镇都有一家企业在石交所等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以期主体多起来,链条长起来,规模大起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