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呼和浩特11月23日讯 (记者 贾永强 通讯员 刘艳芳)入冬以来,天气寒冷了许多。往年坐在家里穿棉袄过冬的薛半小老人今年家里热热乎乎。通过老旧小区改造,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宏丰小区的居民同薛半小老人一样告别了挨冻的历史,能暖暖和和地过冬了。
从2009年开始,以环境综合整治、房屋整修养护、完善配套设施、建筑节能改造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为内容的老旧住宅小区改造工作全面启动,一批在时代变迁中失去光彩的老旧小区,脱胎换骨,旧貌换新颜。今年,呼和浩特市计划投入资金10.02亿元,对304个老旧小区进行整治改造,约4.8万户居民受益。
党的十八大以来,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把解决民生问题提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增加民生投入,实施了一批民生工程。今年上半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49.75亿元,其中民生支出71.07亿元,增长10.88%,占总支出比重为47.46%,较上年同期提高3.7个百分比。
从今年开始,呼和浩特市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先易后难”的原则,以“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为载体,计划投入资金74亿元,利用3年完成全市965个行政村所在地“十个全覆盖”工程,其中新农村示范村207个。2017-2020年完成所有自然村建设任务。截至目前,今年确定的350个实施新农村示范村及农村“十个全覆盖”工程已全部开工建设,街巷硬化、危房改造、文化室、卫生室已完成工程量的75%。
全市共投入32.8亿元,新建、改扩建27所公办中小学和37所公办幼儿园,逐年增加师资力量,使8.2万农民工子女在教育方面获得同城化待遇。实施了中蒙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卫生设施建设工程,加强社区标准化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逐步引导市民形成“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的就医模式。
呼和浩特市委以化解久拖未决的难题为重点,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切身利益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调整出租车价格,并在年内增加1000辆出租车,着力解决“打车难”问题;下派500名科技特派员和200名农业大专院校优秀毕业生,参与设施农业、规模化养殖和新农村建设;投入6000万对1659个无专业化物业管理的小区实行了准物业管理;制定了实施原国有集体企业大龄下岗失业人员社会保障缴费救助意见,6700余人保费缴纳困难得到妥善解决;为各旗县区招聘235名医务工作者,培养50名乡村医生,新建卫生室281个,村、社区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城乡、养老、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政策连年扩面提标、便民市场辐射全市……一项项富民、惠民举措办得实实在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