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海关为大窑湾汽车码头提供监管服务。
“一站式”通关服务大幅度简政放权,“全省通”25项措施助力外贸增长,“六关四检”借鉴京津冀模式,努力推动四省通关“一体化”。今年以来,港航经济持续低迷。大连海关“新政”不断,全力打造通关软环境。
便捷、高效的通关服务不仅全面优化了大连口岸服务环境,也使得大连港集团借力走上发展“快车道”。作为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旗舰企业,“跨区通关”等一系列举措还增强了大连港与腹地的互动,对大连东北亚国家航运中心建设也形成巨大推力。
简政放权
“一站式”服务释放活力
口岸环境的全面优化,需要口岸各个单位、部门配合与协调。2013年,为实现省政府提出的集装箱三年突破千万标箱要求,大连海关曾与大连港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有过深度合作“经验”。
海关在“5+1”工作制的基础上,实现全年365天口岸全天候通关服务;实行“一对一”服务等个性化服务措施;扩大“属地申报、口岸验放”通关模式适用范围等措施,推进大连口岸与内陆之间的通关“无缝链接”。
记者了解到,去年底大连口岸港口实现集装箱“千万标箱”目标后,大连海关将“改革”推向深入。为推进服务智慧型口岸建设,今年8月1日,位于大连市航运交易市场的大连海关“一站式”通关服务中心正式启用。大连地区所有的海关审批业务和区域内通关业务,均能在此享受到“一条龙”办结和“一体化”覆盖的叠加服务。
在审批业务方面,大连海关将原由总关职能部门负责的减免税审批、企业管理、进出境运输工具管理、舱单管理等共计9项审批事项,全部在“一站式”通关服务中心设置窗口办理。与审批业务密不可分的电子口岸认证、制卡、入网、预录入、预归类等所有辅助服务环节,也一并入驻,最终形成“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的全能模式。
在通关业务方面,大连海关致力于打造“区域一体化”和“业务一体化”,摆脱“主管海关”概念和业务门类不全的限制,使广大进出口企业不再受业务门类、机构驻地及口岸区域等限制,贸易渠道的相关海关业务,均能够在通关服务中心实现“一站式”全办结。
大连舸裔特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一站式”通关改变了过去区域内海关“各管一段”、“分而治之”式的管理模式。企业不用“东奔西走”,就可以根据需要充分享受“选择报关”、“就近报关”便利。通关成本下降了,效率也提升了。
跨区通关
“六关四检”助东北振兴
在“一站式”通关服务的基础上,今年9月份,大连、沈阳两地海关借鉴上海自贸区试点的14项可复制、可推广的便利化措施,联合出台了25项措施,支持辽宁扩大对外开放。并计划在年内让通关一体化的“全省通”业务付诸实施。
“保税展示交易”是大连海关复制的一项监管创新举措,先行先试以来,大连保税区已有4家企业开展或拟定开展此项业务。据大连亿裕商贸有限公司测算,该项举措将直接为企业一年节省通关、资金周转等成本20余万元。
“全省通”只是通关服务跨区域协作的“序曲”。记者了解到,覆盖东北及内蒙古四省区的“六关四检”通关“一体化”工作正在推进。一家在东北或内蒙古地区注册的进出口企业,将可同时享受到东北及内蒙古四省区6个直属海关和直属4个检验检疫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便捷通关服务。
近日,东北及内蒙古地区的“六关四检”已在大连签署《东北及内蒙古地区关检共同支持东北振兴合作协议》。协议涵盖了“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促进全方位扩大开放、深化通关协作机制建设、推进各领域交流协作”等四方面内容。
简政放权、扶持重点产业发展、给予优质中小微企业提供便利、“单一窗口”建设,区域通关一体化包含的13个具体项目,正从规划层面走向操作层面。
在优化辽宁外贸进出口结构,支持重点经济项目和产业发展方面,大连海关提出要积极帮扶长兴岛港、仙人岛、盘锦港、丹东新江桥口岸等重点新港区建设,支持大连(庄河)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和辽宁东港再生资源产业园建设,创新固体废物监管模式等。
大连港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大连口岸通关服务不断创新、升级,不仅正在形成区域性的“一站式”通关服务体系,也为大连港集团与东北腹地经济形成互动,尽快向现代港航服务提供商、运营商转型,推动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
服务升级
大连港“借力”提速发展
今年以来,大窑湾海关通过深化海关业务改革,采取便捷通关措施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仅1至5月份,金杯轻型客车就在位于大窑湾的大连港汽车码头实现出口汽车6151辆,运量同比增长了264%。通关服务的创新、升级,已经成为影响口岸经济晴雨表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近两年,大连海关充分发挥大窑湾保税港区的政策优势,实行监管与服务的“并举模式”,努力为企业“减负”、“提速”。通关服务改革为大连口岸经济的发展,释放出了更多的机会。大连港集团全力推进的“冷链物流”,就是“借力”海关、检验检疫快速的国际化通关政策。
水产品行业的效益高低主要是由捕捞季节的品种和产量决定。当原料充足时,周边加工厂订单量增加,加工量较大,公共保税冷库周转较为迅速;而当原料较少时,原料商进口的原料大都直接被加工厂买走,大部分进口原料直接清关进入加工厂自有冷库,公共保税冷库周转大幅下降。
针对这种情况,大连海关改进了监管流程,充分利用时间差“错峰经营”,帮助企业在淡季拓展新业务。通过协助并引导企业开展外发加工和出口农产品加工等新业务,在经营淡季时补足库容,维持运转,同时保障水产品快速通关,降低新业务的物流成本。
与此同时,大连海关深入推进关检合作“三个一”,与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建立了“共同查验”合作机制,对从大窑湾口岸进出境的冷冻(藏)品开展“共同查验”,确保货物在装卸船(车)和出入库环节的时间大大缩短,帮助港口和货主企业实现物流环节的无缝衔接,打造全程化、高效率物流链条。
大连獐子岛中央冷藏物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公司在保税港区内的5万吨冷藏库是在2月8日竣工,在海关各项措施的支持和帮助下,仅用了4个月就实现了入库冻品3万吨,远远超过了到年底入库冻品2万吨的原定目标。 ”
除此之外,大连海关还全面支持大连港集团国内中转、国际转运及海铁联运业务的发展;积极引导大连保税港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科学发展,发挥特殊区域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在全面实现与大连港集团港口业务部门信息化联网监管的前提下,支持大窑湾各集装箱码头进行内外贸集装箱同港、同船的操作,提高港口设施等资源的使用效率,拉动内外贸箱源同步增长。
海关业务为大连港各项业务中提供的“政策支撑”,“5+1”工作制、关区“预约制”、“特事特办制”等新型服务模式,无疑为大连港集团发展提供了契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