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10月9日讯(记者 张晓黎)在昨天下午举行的山东省尼山书院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山东省文物局副局长高述群汇报了《儒学振兴十年规划》(下称《规划》)的草案,与会的专家学者就《规划》中提到的相关内容展开讨论。高述群表示,山东省计划从2015年到2024年的10年时间,以每两三年为一个时间节点,加快推进儒学振兴,弘扬圣贤文化,建设礼乐山东。
改革开放30年,以孔子文化节为代表的祭孔,以中国孔子基金会、世界儒学大会、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等为代表的儒学研究与传播,以中华文化标志城为代表的曲阜儒家圣地和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是儒学复兴的三条主线。习近平总书记去年11月在曲阜的讲话,特别是今年9月24日在孔子诞辰2565年国际儒联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后,儒学复兴呈现加速发展之势。
《山东省儒学振兴十年行动计划》的总体目标是弘扬圣贤文化,建设礼乐山东。高述群认为儒家文明的核心包括贤良政治,圣贤信仰,亲情伦理。其中礼乐教化所促成的礼乐文明是精髓,国家治理、国家良政的支柱是贤良。“山东最突出的文明优势是‘以仁德为本’,圣贤众多,代有传人,因此形成优良的文化传统与民风民俗。”高述群说。
高述群认为,实行儒学振兴十年计划,既要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典籍整理和文脉传承,又要做好儒学历史梳理、资源开掘与理论创新;既要做好乡村儒学与社区儒学的试点普及,推进民间儒学健康发展,又要做好尼山论坛和尼山书院,推动邹鲁圣地与世界儒学联盟建设,让儒学走出山东,走向世界各地。
与会的专家学者就儒学的振兴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专家认为,普及儒学是全方位、系统化的工程,需要政府、民间组织、专家学者、企业共同发力;有的学者认为,儒学振兴恰逢其时,山东应该在儒学的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上有所作为;有的学者认为,尼山书院的建设是推广儒学的创新模式,应该通过这个平台,进行礼乐教化、道德教化、人心教化,同时将尼山书院的经验推广至中小学教育中。
高述群表示,儒学在山东的振兴,不仅要振兴儒学本身,而且要振兴儒学思想和载体与来源,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典籍的整理和文脉传承。同时,需要对两千多年以来儒学学术进行系统地梳理,在资源开掘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适应未来中国和世界的需要。
“儒学在本质上是中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儒学的振兴不能停留在书斋里、课堂上和学术著作中,要在全省范围内扩大乡村儒学的试点范围,并由乡村儒学深入到城市的社区儒学,在试点的基础上向普及发展。”高述群说。
据介绍,目前山东省正在推进“图书馆+尼山书院”建设,通过旧式书院与新式图书馆强强联合,探索未来山东儒学振兴的发展道路。高述群认为,书院要立足于传承,培养后继人才,成为一个城市、乡村的道德制高点和精神家园,并结合当地历史文脉办出特色。高述群说,尼山论坛是尼山书院的姐妹篇,二者都扎根于孔子故乡,目标都是走向海外。“儒家文明的重要标志就是书院,历史上书院仅在国内发展,未来书院应走向世界各地,成为尼山论坛在世界各地的固定举办地和当地人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